今天和大家说说泰伯庙,因为家住在梅村,离泰伯庙很近很近,因此对他也算是比较了解的,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吧,让大家了解一下吴文化发源地——泰伯庙。
介绍泰伯庙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泰伯吧!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 他因让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无锡梅里(今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2006年5月25日,泰伯庙和墓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泰伯庙内有不少文物古迹,光是历代修庙碑记就有13块,其中有明王鏊的《重修泰伯庙记》、钱荣的《泰伯庙赡田记》。这是泰伯庙最早的两块明碑。殿上高悬赵朴初所书"至德高风"匾额。至德殿前重新制作了竖额。殿上有台湾泰伯后人,台中吴氏宗亲会理事长所撰对联:"至德无称,八百开基绵世泽;天伦信美,千年遗范在人间。"至德殿院内两边即是东西两庑,各九间。依时间先后依次塑有仲雍、季简、叔达、周章、熊遂、柯相、强鸠夷、余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颇高、句卑、去齐、寿梦、诸樊、余祭、余昧、僚、阖闾、夫差、季札、子胥、专诸、孙武等28人像。在至德殿东面,韩国泰伯后裔捐款恢复了泰伯庙故井,旁边立有复井缘由的仿明式四面碑。至德殿后面的一系列原有殿宇都已基本恢复。今天走进泰伯庙可感到庙貌庄严,殿宇深沉,松柏成荫,净洁清亮,体现了泰伯的开拓和谦让精神,成为江南一处吴文化教育的优良基地。
东汉以来无锡梅里泰伯庙的兴废,在南北朝之前的一段情况已很难考证。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献为写于魏晋时期的《吴地记》。其中有关于梅里泰伯庙的记载:"泰伯城筑于梅里平墟,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今日梅里乡、亦曰梅里村,泰伯庙在焉。城东五里曰皇山,一名鸿山,有泰伯墓。"元·王仁辅的《无锡县志》明确记载:"吴泰伯庙在州(无锡州)东南五里景云乡,临泰伯渎。"这部县志引用了北宋《太平寰宇记》的内容:"泰伯开渎以备旱涝,百姓利之,为立庙于渎侧。鸿山梅里皆有泰伯庙。"元《无锡县志》还记载了元代至顺年间修葺泰伯庙之事。经过元末江南地区的战乱,梅里泰伯庙已十分破旧。洪武10年(1377)在无锡县城内小娄巷建了新的泰伯庙"以便祀事"。
大家去无锡游玩的时候可以去泰伯庙里看看,顺便你再去个泰伯墓,爬个鸿山,这算是一次精神上的游行吧!去感受一下泰伯这位贤人的宽大胸怀和美德。
想了解更多关于无锡的美食、美景、人文历史等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