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北口遗址

历史

石北口遗址

石北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邯郸永年县临洺关镇北石北口村西南台地上,台地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为3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86年至1987年,省、市文物部
门对该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石北口遗址是豫北冀中南地区最富有明显地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其是早其遗存的发现,不仅大大丰富了后岗一期文化的内涵,而且为进一步探讨该遗存同磁山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北口遗址,作为富有地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之一,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它因为与时代较早的磁山文化遗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备受注目。这里附近有季节性河流,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农耕、渔猎的好地方。河北省文物工作者于1986年和1987年两次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房基1座,墓葬8座,陶、石、骨、蚌、角器等1千多件。出土的陶器大多是生活用具,泥质陶占85%左右,陶色以“上红下灰”、素面和磨光为主,少量陶器表面还有花纹和彩绘。与徐水南庄头万余年前的陶片相比,这里的陶器虽然也全部是手制,但大部分经过慢轮修整,比较规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件名为“鸟头型器盖”的红陶,它是一件仿照飞鸟头形状制作的陶器盖子,尖尖的嘴巴、圆形的眼睛、尖圆状的顶部,表面还刻划有恍若鸟羽纹理的纹饰。当年曾担任此次考古发掘领队的郭瑞海介绍说,这个“鸟头型器盖”造型生动鲜活,显示了当时人们的朴素的审美观。先民们对美的追求还表现在骨笄,骨饰、蚌饰、陶铃等装饰品的大量出土以及陶器纹饰的日渐增多和彩陶的出现等等。
想要了解更多的详情请联系我。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