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文化5

历史

赣榆文化5

春秋盐官官署、后魏归义县城——盐仓城位于海头镇的盐仓城遗址,史藉记载是春秋时期盐官的署治,一直延续到秦汉两朝。南北朝时东魏在这里设归义县,县治存世50多年。盐仓,就是海盐的仓储、集散中心。在生产力低下、运输条件落后的远古时期,大量的海盐是如何在这里屯积,然后再行销内陆的呢?《水经注》记载,淮河自淮浦县分支,北为游水。按照现在的地理座标标注,游水北流,经涟水县从海州锦屏山西侧入赣榆境,流经羽山西,古城西,折而东北,经土城、莒城西,盐仓城南,从纪鄣城南入海。这也就是赣榆县另一个早已湮没了的历史陈迹——古游水航运大河。[县博物馆馆长 徐军:海边的盐民把盐煮好了以后,都送到了盐仓城这个地方来囤积,然后各路盐商通过水路 旱路,把盐运送到全国各地,水路主要走的就是古游水,古游水现在没有了,因为后来黄河的几次改道, 古游水就在我们赣榆这块土地上消失了.]“上行二十八,下行二十八;走出赣榆地,跟船闯天下。”这首流传千年的民谣,对盐仓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以盐仓城为中点,沿古游水上行28里,到达祝其故城古城村,南行进入淮河;下行28里至纪鄣故城,连结大片盐田。凭借这条水道,海盐可直达中原,中原的物品也畅抵沿海,盐仓城在古游水航运线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枢纽作用。在盐仓城村西北的庙台子遗址见证了盐仓城的曾经的繁华。[徐军:庙台子遗址是新石器文化遗址,它的文化层非常清晰,底层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出土过石栗、骨锥、石纺轮还有鹿角等等;中层主要是周代的文化层,最典型的就是鬲足,随处可见,俯拾皆是。上层就是秦汉文化层,出土过汉代的绳纹瓦片、云纹瓦当,还有铜镜等等。]在这个遗址上,曾经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人称“大寺”的庙宇,南来北往的人们虔诚膜拜,祈求消灾避祸、幸福安康。在临近的吴家村,我们辗转寻访到了1941年到1943年曾在这座庙宇里做小和尚的韩守志老人。[海头镇吴家村村民 韩守志 76岁我1941年6岁进的庙,9岁回去的。这上面有30多间房屋,80多亩庙地,一年到头就和逢集的一样,特别是在正月十五和过年的时候,上香的特别多,都挨不上号。(这个庙)是1943年拆的,因为战争,(庙里)会窝匪,一整夜砸平了。]作为一个内陆通商门户,盐仓城,连同它庇护产生的辉煌与繁荣,逐渐消失在了岁月的烟尘里。

我的能力秀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