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之明道书院

历史

海安之明道书院

明道书院是海安创立最早的一所义塾学校。
据史料记载,民国中前期海安镇有三所学校,分别冠名明道、中区、模小,春秋开学之季为纪念学校创世人程、韩公二,要举行公祭。
韩指韩大鹏,韩为监生,他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向明道书院“捐置田亩,以资膏火”。“膏火”是种特别的说法,意为对贫寒生予以津贴,对优秀生则给奖赏的做法,这有点类似今天的开明人士支助贫困生和设立奖学金了。
由于上述几位贤人捐资捐产,明道书院有了办学规模,以后近百年书院资产未有大的变化。史料记载,当时有“大门一间,门房一间、照厅三间,厢房一间,讲堂三间,穿堂三间,后厢房两间,住舍三间,居舍三间,群房九间。外加镇西三里庙后田323亩,官河南乔家巷田52亩(以上屋宇、田亩皆程氏捐置),草田400余亩(韩大鹏捐置)”。
房舍有这么多,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地子弟入学,而田产则可以放租,租银用于学校开支,据记载,“每年膏火钱72千文”租银则可达270两。
令人敬佩的是,程、韩后人继续资助海安办学。程氏有程葆琪,韩有韩国栋、韩潮二公。程葆琪是程旭的五代孙,遵从先祖遗训,继续热心资助办学。海安市公所为“尊礼前贤,准拨田89亩,为程式旭公子孙祀膳之资”。两年后,程葆琪之孙又将该田捐给了海安育婴堂。韩国栋是明道书院的董事,董理原韩氏捐助的草田,每年拨80元租洋充凤山两等(初等、高等)小学堂经费。
韩潮有候选布政司经历,曾任凤山两等小学堂董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方便学生就读,他倡议移凤山初等小学堂于镇之中区火星庙(原河北招待所对面),设立中区初等小学堂。同年,他又商借陈公所(今明道小学西邻)创立西区平民小学堂, “经费由设立人公共担负”。
不管怎样,荣塘义学、明道书院在海安教育史上是最灿烂的一页,其举义创办人程、韩诸公永垂史册!这是块充满红色记忆的丹砂之地。中共推动下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首先激发了海安河南地区的革命热情。1927年春,中共营西支部建立,不久山东桥、雅周等地党组织相继成立,组织农民暴动,开展春荒斗争。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攻打迥垛……这片红色的土地,一度成为抗战中心。1940年10月10日,联抗成立于曲塘;11月7日,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胡服)和黄克诚、曾山道海安;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栗裕的一师和海安人民,和苏中人民战斗在一起,结下鱼水深情。1946年7月,栗裕运筹帷幄,大胆直陈,力主依托苏中根据地打几仗,毛泽东全盘考虑,全力支持,华中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苏中人民全力支前,共同书写了七战七捷的辉煌篇章,进而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

我的能力秀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