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文化之青墩文化二

历史

海安文化之青墩文化二

青墩遗址出土的众多陶器中有三件东西让人琢磨不透它们的实际用途。这三件陶器是红陶鬶、二流壶与灰陶高足杯。红陶鬶高27厘米,鬶口直径10.5厘米,鬶足为袋足,高4厘米,侧面带半环形耳把,耳把下附着点与一环壶纹相接,鬶口对应耳把的外侧凸出形成一个鸭嘴形流汁外泄口——与圆鬶口组合成汤勺儿状的曲面。就造型而言,陶鬶颇似一些专家学者描述的“整体观之,如一昂首探尾的动物”。对陶鬶的用途有多种看法,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教材说是煮食物的炊具,查《说文解字》释为“一种三足釜”。但江苏涟水何茂红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认真研究比对则认为不是炊具,而应是斟酒或温酒的器具,理由是陶鬶容量很小,无论煮饭、煮粥,都不够一个人吃的,又有鸭形嘴,显然是便于倾倒流汁之类的东西的,不可能是炊具。有意思的是,青墩遗址不仅出土了红陶鬶,还出土了二流壶和灰陶高足杯。二流壶是一只“鸭形壶”,下部像鸭身,上面有两个开口(有的遗址也出过三个开口的)。有人认为二流壶、三流壶是古人捕小虾的,也有人说是神器——装酒祭神的,最近有学者对二流壶用来捕虾之说予以否定,理由是壶身太小,根本装不了几只虾,再说也太重,使用不方便。而灰陶高足杯则完全是一只酒杯的样子,高10厘米,口径比乒乓球略大些,杯足像只倒扣的酒杯,着地部分更小些,整体看与今天的酒杯外形极相似。红陶鬶、二流壶、灰陶高足杯这三样东西单个儿放在一个地方,人们猛然看不出它们的用途,但三样东西放在一起则极像是一套酒具。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长张敏先生认为青墩古人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煮饭吃剩放久了会发酵,时间一长,青墩古人会掌握酿制米酒的技术,因此他认为这三样东西有可能是酒具。如果真是酒具,那就太珍贵了——这或许是世界上最早的酒具。

我的网络营销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