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

历史

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

  本县农民暴动除朱兆琼领导的反“十元半”斗争(见传)外,其余无考,这里所记事例,均为从外地来县活动的农民起义军。
  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湖北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运、杨武等部攻汉中城,杀了刺史张光。次年春,梁州人张咸等起兵反抗朝廷。
  元至正十二年(1352),兴元、金州农民聚众起义,遍及本县,反抗元朝,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目鲁帖木儿倾兵镇压,义军败。
  明天顺元年(1457)元旦,褒城僧人王斌领导农民起义,陷褒城。三月,攻南郑城时被俘牺牲。明成化元年(1465)夏,刘千斤率郧西流民数万起义,转战至本县,明守臣不能御。四年(1468)七月,汉中李明在县造反,后为陕西巡抚马文升所镇压。明正德四年(1509),四川农民起义军首领鄢本恕、蓝廷瑞等部10万余人攻县城。次年,明都御史兰璋、总制洪钟来汉镇压,六年(1511)六月,起义军将士30余人被俘就义。明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陕南饥民400余人,甘肃两当农民3000余人进逼县城。次年,副使刘应遇派兵攻杀,义军首领数十人遇难,余部入川。三年(1630),常义、张板子聚饥民数千据宁强、勉县、南郑等地,后被游击解文英镇压。七年(1634)二月,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入县境,杀明将杨正芳,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时铸造“南郑县印”一枚(黄铜篆文,现存四川博物馆)。九年(1636)至十年(1637),农民起义军闯王蝎子块和小红狼义军围县城,旋为清军贺人龙部所败。十六年(1643),李自成部下将领田见秀破县城,令韩文、贺珍守城。清顺治二年(1645),兵部郎中胡全才诱胁贺珍投降,贺表面与他周旋。次年正月举旗反清,在汉中、兴安一带持续数年之久。
  嘉庆元年(1796)正月,川、楚义军首领王聪儿(齐王氏)部占汉中东部,全陕震动。七月,白莲教将领李槐、詹世爵部将张汉潮率众入南郑,数月后入川东。四年(1799)十二月,白莲教将领杨开甲、辛聪、高大升、马学礼等部来县活动;占领宁强、勉县、西乡、汉阴、石泉、紫阳诸县的白莲教义军亦进逼县城,牵制清军7000余人。六年(1801)二月,高、马义军再次入县。这些义军在县历时6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同治元年(1862)三月,四川农民起义军邓天王部100余人由川入县,据青石关,四出活动,足迹遍及周家坪、新集等地,队伍发展到四五千人。其时,农民义军蓝大顺、蓝二顺部各万余众攻克镇巴、西乡二县,向西挺进与邓会合。是年四月,左营游击屠大元、南郑知县周藩寿领兵“围剿”义军,屠部百人被歼,周被打伤回城。清廷惊怒,派陕西布政使毛震寿来县镇压义军,驻月余,不敢出战,到处骚扰百姓。

  同治二年(1863)正月,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由安康进兵汉中。各县富商大户数万人闻风蚁聚本县城,一时“凡巷陌之中,角落之地,绳索乱牵,席棚漫盖”(见陈才芳著《思痛录》。二月五日,义军兵临城下,汉中知府杨光澍命令知县周蕃寿凑兵35营拒守,他自己南逃大佛洞躲藏。四月,城内瘟疫大作,粮食尽绝,所有空地都埋满死尸。义军围而不攻,待其自伤自毙,并在四乡安抚百姓。八月十八日,清廷调“湘果军”、“响导营”前来镇压,驻油坊街、苏家山。义军乘其立足未稳,发动进攻。激战两昼夜,杀得清兵“尸积如山,沟渠之水皆赤”(《思痛录》)。余部落荒而逃。周部卢又熊见援军被歼,杀周蕃寿,尽掠珍宝而去。义军乘乱攻破县城后,“出示安民,令其耕种”,并“入山攻打洞寨”,消灭地方武装。次年正月二十日,义军挥师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