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斜民兵团角斜民兵是一支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革命队伍,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屡建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坚持劳武结合,加强战备,为建设海防作出了新的贡献。1966年3月被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京军区命名为“红旗民兵团"。1996年3月角斜“红旗民兵团”被省人民政府、省军区记集体二等功,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给予高度评价。
角斜“红旗民兵团”团史陈列室建于1969年。1991年3月“红旗民兵团”命名25周年之际,乔迁建造于此为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馆名由顾委常委姬鹏飞同志亲笔挥毫而就。
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位于北纬32°22′—32°42′,东径120°12′—120°53′之间,坐落在北凌河畔黄海之滨,角斜至新街的公路桥南东侧,盐城、南通两市和如东、海安、东台三县(市)结合部,是苏中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交通之要塞,今为江苏省海安东陲之要镇。陈列馆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1648平方米,内设六个展室976平方米,另加尚武楼会议室、接待室1260平方米。
陈列馆三合院内,环境优雅庄重,花圃形状各异,花木四季常青,紧贴在陈列馆门前两棵球状海棠在明媚的春天,将给人们带来阵阵清香。陈列馆、射击场、民兵纪念碑、烈士陵园融为一体,将成为集镇规划发展的旅游景点之一。
角斜民兵源溯于1940年10月,新四军在黄桥决战胜利后,挥师东进、抵达海安后,由季琳、丁骏、戎杰等同志组成民运工作队来角斜于1941年3月在角斜来南乡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并组建了第一支群众武装——“角斜抗日自卫队”。后经中共泰东县委、泰东行署决定,设角斜区,区委统一了各乡民兵的建制,这时,角斜区已有民兵五、六百人。同年底,角斜民兵和群众三千余人配合新四军一师警卫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了国民党特务操纵下的“大刀会”等地主武装,并潜入敌据点锄奸,来南乡民兵大队长吴国华、范汉章等六队将对我方危害甚大的汉奸汤长高引诱到李家桥附近就地镇压。轰轰烈烈的锄奸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1943年9月23日10时,角斜民兵掌握了可靠的情报后迅速与东台县警务团取得联系,在腰灶港设下了埋伏,全歼敌伪军和小股增援的敌人200多人,共缴获战马七匹,六零炮一门,各种枪支近二百件,弹药二千余发,馆内均有展示。同年10月,来南乡黄少成带十几名民兵深夜摸到伪军碉堡旁边,将林子奄的一口七、八百斤重的大铁钟抬回送到我后方兵工厂铸造手榴弹。
角斜民兵不但坚持原地斗争,打击消灭敌人,而且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作战。1944年当部队启用隐藏在民兵家中的四十二箱军用物资时,角斜民兵五十多人肩挑担送,兼程行军七天七夜,安全送到了海州(今连云港)、赣榆,受到了部队领导的赞扬。
我的网络营销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