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的一名公民,我们县是国家非物质遗产较多的一个县,有着腰鼓之乡,剪纸之乡,民歌之乡。在现在县政府的大力发展和大力支持之下,我们每个公民都在积极的响应县政府的发展需求。 本次我主要介绍的是关于腰鼓方面的东西,大家可以看看,增加一些常识,了解一些非物质文化的知识。 安塞腰鼓开始于战争或者祭祀,增加气氛用,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可有几人到几千人一起演奏非常壮观。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今天安塞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挂鼓挥褪,表演一番。表演形式可分为文、武腰鼓。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武腰鼓表现激烈,粗矿雄壮,动作幅度大。男鼓手叫"踢鼓子",女鼓手叫"拉花"。腰鼓分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路鼓,在行进中表演,步伐有"走路步"、"十字步"、"左右侧蹬腿"、"劳动步"和"金鸡啄米","三步一停"、"四步一望"。另一种是场地鼓,可分为单打、双打、对打、多人打,人数可以多至数百人。要求挥褪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50年代,鼓人艾秀山,冯生有单人腰鼓应邀到北京表演。1951年,安塞腰鼓又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被选拔出国,代表中国青年文工团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目比赛中,荣获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创作奖,表演一等奖。1989年,参加了全国比赛,获大奖,1990年,参加了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2008年,国庆安塞腰鼓以一个县级的节目上了国家的舞台,腰鼓的魅力和吸引力,人们看到了不同的分格和不一样的表演。 现在的安塞我们随处可以看见人们背着腰鼓,在广场挥舞着双手,踏着欢跃的鼓点,跳着魅力腰鼓舞。我们感受到了腰鼓的魅力,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
安塞县腰鼓营销策划
上一篇:南宁的介绍
下一篇:千年古城,江苏淮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