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江苏淮安(7)

历史

千年古城,江苏淮安(7)

绍熙五年(1194,金明昌五年)八月,河南阳武黄河决堤,淹封丘,直向东流,分为二支,北支由北清河人海(即今黄河人海之处),南则由南清河入淮。此为黄河夺淮之始。从此,淮河一河承两河之水,经常决堤,淤塞河道,淹庐舍农田,楚州一带深受其害。
开禧二年(1206,金泰和六年)十月,金兵大举南侵。纥石烈执中率兵二万出清口,宋以步骑万余列南岸,战舰百艘拒上流,相持累日。执中以舟兵二千搏战,遏宋舟兵,遣副统移刺古与涅率精骑四千自下流径渡。宋兵望骑兵登南岸,水陆俱溃。追斩及溺死者甚众,尽获其战舰及战马三百,十一月丁亥,遂克淮阴,进兵围住楚州。金兵七万在楚州城下,三千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大清河。镇江副都统毕再遇谋知之,曰:“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夜二鼓衔枚至敌营,各携火潜入,伏粮车间五十余所,闻哨声举火,敌惊扰奔窜,生擒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金围楚州已三月,列屯六十余里。再遇遣将分道挠击,军声大振。再遇乃更造轻甲,长不过膝,披不过肘,兜鍪亦杀重为轻,马甲以皮,车牌易以木,而设转轴其下,使一人之力可推可擎,军中甚以为便。金人常以水柜取胜,再遇夜缚藁人数千,衣以甲胄,持旗帜戈矛,俨立成行,昧爽,鸣鼓;金人惊视,亟放水柜。后知其非,意甚沮。乃出攻之,金人大败,楚州城围以解。升毕再遇为镇江都统,权山东、京东招抚司公事,兼知扬州、淮东安抚使。
淳熙十年(1183),楚州知州王詷,在原来地基上重建淮安府儒学。嘉定初年,郡守赵师迪、王孟祥修葺府学,并建正殿。八年(1215),应纯之知楚州,兼京东经略安抚使。他文武兼顾,一方面修葺学宫,大新学制,在州学内建小学斋、在州泮池上建献功堂。另一方面还在楚州复修陂塘,他认为城西管家湖是个战略要地,他向上申文中说,淮城东、南、北皆不足守,惟迤西水势深广,可练兵用武,管家湖是天然水柜。于是他在西门外建水教亭,在西湖教习水师,由城西门小舟可入城。就连泮池上的献功堂,也是兼作教习水师之用,取在泮献功之义。盖因嘉定十年(1217),在楚州置淮东制置安抚公事司。应纯之置忠义军,接纳、安置山东来民间武装散兵游勇。当时忠义军李全等方纵横涟楚间,怕有不测,故筑城浚濠,修文练武,预作防备。
当宋宝庆、绍定间,楚州发生李全之乱,焚杀最惨。此事见《宋史·李全传》,有两卷之多。《齐东野语》亦较长篇幅记载。这里从略简述一下。
李全本山东农家子,在那天下大乱的时代,群雄并起,便拉起竿子成了草头王。善使一杆铁枪,人称”李铁枪”。又娶女头目杨安儿(又名妙真),杨的武艺也很高,善使“梨花枪”,人称“杨姑姑”。李全得此,势力更加张狂。掠夺宝物无限,就是缺粮,饥不得食。当时楚州守臣收容北来的散兵游勇,编为“忠义军”,发给粮食,令其抗击金人。嘉定十年,李全夫妇带着他的人马来到了楚州,楚州应纯之接纳了他。李全北讨山东,取得很大胜利,朝廷封了左武卫大将军、广州观察使、京东忠义军都统制、马步兵副总管。李全得了很大的官,军功又显赫,于是逐渐傲慢起来,从地方到朝廷都害怕他存有异志。
许国任楚州知州时,一心要杀杀李全的威风,要李全以大礼相见。经人调停,李全已答应了,但要求许国回之以礼。在正式见面时,李确以朝参礼拜于庭下,而许国傲然坐而受之。李全一气之下,带兵回青州而去。从此即种下了祸根。李全暗地派部下刘庆福回楚州捣乱,许国得到下属的报告,却不以为然。宝庆元年二月,庆福设宴于万柳亭,楚州的官员多数参与。突然间,北军从南门入城,直趋楚州衙府。许国面中一箭,流血被面而走,乱兵悉害其家。大纵火焚官寺,两司蓄积,尽为贼有。许国由亲兵数十人护着躲到三茅道堂,被北军搜获,已吓得不能说话。北军将他囚于楚台,派兵环守,第二天,许国遂死于楚台。另有一说,许国缒城逃出,自缢于途中。此是李全乱淮的开始。三茅道堂、楚台皆城中旧地名,今不详所在。万柳亭在万柳池中,当时还有一个万柳堂。南宋末,诗人戴复古来楚州,曾宴于万柳池,凭吊古战场,并作有一首满庭芳《上巳宴万柳池》⑿。
事后,朝廷无可奈何,即选了一个与李关系不错的徐稷为楚州知州,例兼淮东制置使。徐曲意阿奉李全,称李为“恩府”,称李妻杨氏为“恩堂”。朝廷以徐太软弱无能,又重派刘卓来代替他。刘至楚州,心知不能制服李全,惟以镇江兵三万自随。宝庆三年(1227)2月,忠义军另一头目夏全与李妻杨氏合谋,围困楚州官衙,焚官民舍,杀守藏吏,取货物。当时刘卓精兵尚有万人,窘束不能发一令,夜半缒城,仅以身免。镇江军与贼战,死者大半,将校多死。
此后又派姚忡为淮东制置使。姚忡就更惨了,他到了楚州城东,不敢入城,就在官船上办公。有事必须入城,就用徐晞稷故事见杨氏,而礼犹过之。后来杨氏准许姚忡入城,姚乃入城。因为官衙焚毁,一时难以修复,只好寄治僧寺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日子而已。
不久,忠义军内讧,李福杀了刘庆福。当时楚州几经变乱,储粮不多,上面的军粮又迟迟不到,满足不了忠义军的需求,便引起军众骚动。李福乘众怒,与李全妻杨氏阴谋策划威逼姚忡。他们请姚忡宴饮,姚忡到了以后,而杨氏也不出来接待。李福又以姚忡名义,召姚的幕客参加,又以杨氏名义,召姚忡二妾一同赴宴。诸幕客知有变,不得已而往。杜耒穿上朝服,走至八字桥,李福兵要杀他,他向南再拜后被腰斩。姚忡被人救出,去掉胡须鬓发,连夜缒西城逃走,徒步归明州,未几即死去。贼党立即将南门堵塞,只开北门。将当地民田压价拍卖,并自收赋税,供给军需。他们的行动引起张林等不满,张便杀了李全次子及杨氏(实李全次妻),传首临安。朝廷立即派彭、张惠、范成进、时青等领兵来楚州,趁势杀掉李全余党。他们进入楚州城,分兵五路,各领一千人,一屯南渡门,一屯平河桥,一屯北神镇,城中城西各一。后来时青变了卦,密报于李全。其余的人即取消行动,不久都投降了金兵,并引金兵入城。
此前,李全在北方青州被蒙古大兵围困,屡打败仗,遂降了蒙古。得到时青的密报以后,与元兵将领杀回楚州,杀了许多人,因为时青反复无常,连时青及妻子也杀了。绍定元年(1228)春,李青到处募人为兵,并伐冢取棺材板,铁钱为钉,熬囚脂抬油灰,打造战船。招沿海亡命之徒为水手,练水兵于射阳湖。此时尚未公开反宋,索取宋的钱粮如故。为了便于水军活动,开通了马罗港、寿河,引淮船人湖,积极做反宋准备。绍定三年(1230),李全取得泰州,进攻扬州,公开反宋,受到赵范、赵葵的有力抵抗。李全大败,四年正月,李全被擒杀。二赵大兵向北追杀余敌至平河桥,又破李全余兵于寿河。再败贼于十里亭,直至淮安城下。余贼龟缩人城,焚二千余家,城中哭声振天。五月丙戌,官兵攻上城,互相踏肩为梯,自丑至未,五城俱破,斩首数千,生擒数百。杨氏见势不妙,渡淮北逃。楚州被收复。
自嘉定十年李全率众来归,至宝庆元年肇乱,及绍定四年李全诛,杨氏去,前后在淮凡15年,乱者7年,淮人遭其荼毒,几无孑遗。二赵兄弟虽收复楚州,而城郭隳坏,人民凋敝,不足以称重镇矣。
宝庆三年(1227)六月,因李全之乱,江淮人民无以为生。朝廷以淮乱相仍,遣帅(朝廷派来军政长官)必毙,视楚州为凶地。决定弃淮守江,不复在楚州建阃(即不再设置淮东制置安抚公事司)。以后这里就以其帅杨绍云兼制置使。命通判张国明权守视之,仅羁糜而已。
此年七月,取消楚州这机构,升宝应为州,而原有宝应县如故,以原楚州所属的盐城、淮阴、山阳及宝应县隶属于宝应州。
今镇淮楼清乾隆以前都称谯楼,即鼓楼。正德《淮安府志》卷六记载,为宋宝庆二年(1226)所建,当时叫做谯楼。三间,台高二丈五尺,阔五丈,深二丈。北侧四十步即当时楚州衙。谯楼一般都是在官府之前。但谯楼是中国传统建筑,是官府报时之所,是封建政权的象征,一般城市都有。楚州是老城,至宋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老早就应该有谯楼了,不当至宋始建。志书上所谓的“建”,含意不一定像今人那么严格,也可能是原物在战争中毁了,当时仅是复建、重建。现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庆二年(1226,金哀宗正大3年)11月,楚州忠义军王义深等以城降金,金即改为平淮府。旋复为宋有。次年8月,李全及其妻杨氏复入楚州据之。
绍定元年(1228)3月,升宝应州山阳县为淮安军,改山阳县为淮安县。“淮安”一名由此开始。取名之义,大概是受战争祸乱过甚,祈求今后淮地永安。一说是淮水老是泛滥,祈求淮水永安。事实上当时淮河水患并不是很突出的,此说恐怕与当时的背景不大相合。
端平元年(1234),升淮安军为淮安州,只辖淮安、涟水二县。涟水县不久升为涟水军。
名剧《牡丹亭》部分内容即以此为背景写的。特别是第38出《淮警》、第42出《移镇》、第43出《御淮》、第49出《淮泊》,即以楚州为故事的发生地点。剧中的安抚使杜宝,就是徐稷等人化身。
据史书记载,淮安历来是兵家交战拉锯地带,兵火灾难深重,而宋代尤为酷烈,因此人烟稀少。《山阳志遗》卷4云:理宗时(1225—1264)文本心任楚州太守,无事可做。他上宰相贾似道启中云:“人家如破寺,十室九空;太守若头陀,两粥一饭。”这是当时淮安的实况写照。
宋咸淳十年(1275,元至元十二年),金人相兀速袭父(怯怯里)职,从御史大夫博罗罕平涟水、海州。秋九月,从丞相伯颜渡淮,率兵一千骑攻淮安南门,破之。但由于宋兵李庭芝等坚守,城未下。十二年(1276),元兵攻取安东州,以马罗军寨作山阳县。不久即取得山阳,遂移山阳县治入城。九月戊寅,会师淮安城下,遣新附官孙嗣武叩城大呼,又射书城中,谕守将使降,皆不应。庚辰,招讨别吉里迷失拒北城西门,伯颜与淮东都元帅孛鲁欢、副元帅阿里伯亲临南城堡,挥诸将长驱而登,拔之,溃兵欲奔大城,追袭至城门,斩首数百级,遂平其南堡。伯颜因攻取淮安功劳,死后被追封为淮安王,后又进封淮王。淮安自此便进人了元朝的版图了(见《金史》伯颜等传)。
南宋末,淮安出了一位画家龚开。龚开(1222—约1304),字圣予,号翠岩、龟城叟。年轻时负才气,与陆秀夫同为广陵幕府。理宗时为两淮制置司监官,入元不仕,隐退苏州,以卖画为生,80余岁卒。生活极为清苦,“立则沮洳,坐无几席”。长髯及足,为人博文耿介,工诗善画,作古隶,得汉魏笔意;画山水,师承二米;画人马,师曹霸。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创立简练的笔触和纵放的描法,开后代写意画之先河。尤善作墨鬼、钟馗及瘦马,怪怪奇奇,自成一家。名作有《钟馗移居》、《钟馗嫁妹》、《中山出游图》、宋江三十六人赞及图等。当时人称“得其片纸如得拱璧”,“不可以清玩目之”。方回赠诗云:“草字隶字各神妙,古诗律诗俱豪雄”。著有《文、陆二丞相传》等,辑为《龟城叟集》。在宋代楚州有龟城一名。
淮安历来是军事家施展韬略的地方。南宋初年,民族英雄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曾经镇守淮安,以淮水为界,与金人对抗。梁红玉就是淮安河下北辰坊人。她出身贫寒,以编织为生。金人南犯时,她流浪到京口(镇江),沦为艺人。在这里,她认识了韩世忠,并和他结为夫妇。后来他们南征北讨,屡立战功,韩世忠成为著名将领,梁红玉先后被封为安国夫人,杨国夫人。在镇江黄天荡,韩世总和金兀术进行了一场恶战。梁红玉全身戎装,亲自击鼓助战,金兀术逃向那里,她就指向那里,宋朝军队士气为之大振。金兀术大吃败仗,狼狈不堪,后来乘黑夜突围逃跑。韩世忠和梁红玉紧紧追击,直把金兵赶到淮河以北。此后他们驻守淮安,以淮河为界,与金人对峙。据《宋史》记载,在淮安时,韩世思生活很克俭,和士兵同甘共苦,梁红玉则亲自纺纱织布。在他们的带动下,军民共同奋战,抵抗金兵。韩世忠带兵不过三万,镇守楚州十多年,金人不敢南犯。后来人们在西门建旌武词,祭祀韩世忠;在新城北辰坊建梁红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