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白沙镇(五)

历史

孝感白沙镇(五)

孝感白沙铺王店山、赵寺埠惨案

  1939年11月30日,日军骑兵15名,窜到王店山,正碰上当地游击队,游击队当场打死一个日军,日军见状仓皇逃走。第二天,日军纠集日伪军数百人向王店山猛烈进攻,派来一架飞机进行轰炸,游击队迅速组织群众转移,日军扑了一个空就在王店山民房四周浇上煤油,纵火燃烧。顿时烟雾弥漫,火焰冲天,45户共100余间房屋被烧毁。一位叫王金尊的被烧死,耕牛及其它牲畜也被当场烧死。次年1月中旬,从肖港窜来30余名日伪军,到赵寺埠抢劫,赵寺的游击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当场打死打伤日伪军10余名。1月28日早晨,百余名日军及伪军来到赵寺埠进行报复。先以炮击,再以机枪扫射赵寺埠,群众立即扶老携幼匆忙隐蔽。日伪军过河后,就将赵寺埠团团包围,杀猪宰鸡,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继而四处纵火,使整个赵寺埠百余户人家房屋淹没于熊熊烈火之中。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且农历新年在即,失去住所的群众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行侠仗义的叶茂林
叶茂林是明末清初白沙铺叶砦人。他从小习武,后来做生意。一次,他到河南做布匹生意,途中遇到劫匪,他制服了劫匪,从此名震中原。人们传说,他能用手捏着桌角,将桌子在空中旋转起来,这一动作,人称“浪子捡柴”。后来,他曾担任过京城御林军统领之职。他在叶砦湾建有官厅屋和练武场。他练武时,还建有发马窝和一个木人巷,木人巷由一百多个木头人组成,这木头人是他练武的道具。在战乱时期,他还建有15米高、20米宽的砦墙和5米宽、5米深的壕沟。叶砦村由此而得名。叶茂林家族当时在孝感县广为人知,现在,在台湾担任中国侨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叶蓁即是其后人。
余义和的砦墙和“楚剧村”的由来
解放前,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就是“出孝感北门,没有人不知余义和”。余义和是孝昌县白沙镇余柳村余柳湾人,他的名字随着他的家族的繁荣而传播开来。他的后人余良相告诉笔者,余义和是余良相的先祖,至于是哪一氏祖,余良相也记不清了。余义和为人很讲义气,深得人心。一次,与他一同做牛车(东汉以来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生意的朋友忽然暴病身亡,余义和给他料理了后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因此,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户,当时,人们不称余柳湾,而称余义和湾。后来,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强盗四起,他的后人余德成就在湾周围建起了砦墙。整个砦墙高3米多,宽1米多,砦墙外面还挖了7米多宽的壕沟,这个砦墙是用壕沟里的土垒起来的。砦墙上还有东南西北四个门楼,门楼上有嘹望哨和射击孔。砦墙内还建有4个碉堡,湾里雇佣外面民工达100多人,还有几十条枪组成的护卫队。抗日战争时期,砦墙已垮了三分之二,丧失了防御功能,日本人派民工将这里的财产运到陆家山驻地。因为余义和很有影响,所以,他的后人在湾里开有当铺和私塾。这个地方的经济和文化曾一度十分繁荣,家族里有的人习文,有的人习武,中国台湾侨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叶蓁曾在此读书。解放前,这个地方常受旱灾,余义和的后人就引壕沟里的水浇地,从而获得了丰收。可其他地方的群众则颗粒无收,农民就卖田度日,余义和的后人就花钱买田,一下子土地就增至1000多亩,与此同时,他们也常煮粥接济灾民,人们至今称赞余氏家族好义行善之举。
解放后,这个地方的人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向学之风甚浓,于是,村民就请楚剧老艺人丁柏川前来教楚剧,当时,全湾人都学楚剧,后来,培养出了楚剧骨干30多人。余良相曾获得1983年孝感县乡剧团表演优秀奖,村民余楚平后来成立了孝昌县青年楚剧团。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此地人才辈出。余良相的妹妹余若兰解放前从武汉女子学校毕业后,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现在居住在山东省干休所。
赵寺皇庙探考志
於古老寰水西畔,孝南与孝昌毗邻之赵寺埠东三百米处耸立着一座高达10余米的赵寺皇庙。廊腰缦回,檐平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粉墙红瓦,熠熠生辉。寰水之上,落霞群鹜齐飞,河水长天一色。寺院占地总面积一千余平米,佛殿斋堂,馆舍亭榭三十余处,此处真乃佛门净地,实属旅游观光之胜景。
  然此庙前身何如,始建何岁,始建者孰,命名者谁,恐还鲜为人知。溯其源,究其根,还有一神奇佳传也。
  公元959年,周显德元年,周世宗病逝,其子柴宗训年幼即位,符太后摄政,次年掌握兵权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赵普,石守信等的策划下,借口北汉和辽会师南下,赵匡胤率兵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发,北上防御,行至陈桥驿,其手下将预制黄袍加其身,拥立为帝,改国号为宋。
  宋祖赵匡胤轻轻松松登大宝,容容易易成至尊。然当时之中国内乱外患,实乃太祖皇王之心病,为平服内乱外患,宋太祖跃马策鞭,身服戎装,南征北伐,四下南唐,解除江南李昱之忧;北伐河间,招服了河西令公继业父子。马蹄得得,宋祖皇王踌躇满志,手下将士容颜焕发,班师返汴京。
  因宋祖皇王南征北伐,鞍马劳苦,回京不久,即身患难愈之症,背长背花,长期卧榻,安危系於一息。皇上身染贵恙,群臣六神无主,遍请名医,广辟御医,然名医束手无策,御医面面相觑。名方无效,良药难医。於是全国上下遍贴榜文:“如有医得皇命,如是高官,再加三级;若是平民,高官任做;如若囚犯,一概赦免;如是乞丐,御封掌管天下乞丐之帮首,御膳三食,任其享受。”
  于是乎,钦差加急快马遍布神州。一天,一乞丐模样之人,不问不闻,欣然揭下皇榜,转身即走。二钦差接踵而随,途径汉阳,伍洛,德安等府县。这乞丐于一个破壁残垣之小社庙停下了脚步,这一小社庙名为东岳社,位于现今之孝昌县白沙镇之赵寺埠。此社庙乃唐宋所建,就在二钦差稍不留神之际,此乞丐忽然不见。就在二钦差回神之后,顿见庙里神像双脚水淋,二钦差顿时想起,就在跟随此乞丐时,见此乞丐脚踏水溪用双手捧过水喝。原来此乞丐并非凡夫俗子,实乃一神仙降世。二钦差於是虔诚地双膝跌跪神像前,五体投地祈祷:“上神如若医得我皇病,我皇定用重金重修庙宇,再朔上神金身,御赐庙名。”言罢问卦,一卜即准,二钦差取得佛水一道,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不日回到汴京,将佛水敬给太祖皇上,太祖服下佛水,重病瞬间即愈。太祖皇上病愈后,不食前言,即差二钦差带着金银到今之赵寺皇庙之旧址东岳社,亲自督工,广招能工巧匠,遍购全国各地良材佳木,修建庙宇。庙成,宋祖赵匡胤亲自命名“赵寺皇庙”。宋代赵寺皇庙正殿五层,拔高九丈九尺。由於庙系皇上所建,名乃皇上所命,整个宋代,皇庙香火典盛。每逢庙会,善男信女摩肩接踵,旅游观光之士往来如梭。
  此段传说,虽属荒诞,不可足信。然赵寺皇庙方圆十多里,没有赵姓居民,庙东一桥,相传为马姓孀妇捐资所建,今人为纪念这位马氏贤淑,定名为“怀清马鞍”。庙南一桥,系六条石磙垒成,原名六磙桥,今改名“六磙锁蛟”。寻庙东北水泥公路而去,空见一别致之栱形桥,各栱背桥,因此庙乃宋太祖所建秘名,自宋代始,历代官员至此,文官必须下轿,武官必得下马,此桥今改名为“拱背停骖”。据此看来,赵寺皇庙实乃宋太祖所建,命名者也系太祖皇上无疑也。
  此庙建於宋初,经一千余年这巨变,苍桑巨变,饱经历朝历代之风霜,又有多少典盛与潇条。
  宋代赵寺皇庙盛极不衰,规模宏大,有雄伟壮观,正殿上下五层,拔高九丈九尺,大院戏台,占地两千余平方米,曲径通幽。中间正殿,雕栏画栋,金碧辉煌。元时因兵燹重修,减其正殿高度为六丈六尺。明代维修,改变不大。至清代咸丰年,因外夷入侵,兵祸连连,庙已残破不堪,后乃拔基重建,基地如旧,惟减正殿之高为三丈三尺,其格局仍为古宫殿式样,一九二七年前,庙貌仍为壮观;粉壁画廊,剥蚀犹少;神佛塑像,损残不多。中间为正殿,坐北面南,正殿左右,各有一道高达一丈之垣墙,向南平行成长方形,院中可容三千余哇。两墙尽头之处,建有一座同现代剧院相等宽大的戏台,台面向北,和正殿遥遥相对,交相生辉。庙建格局,沿正殿成对称式。
  两道院墙内面,修成牌楼形式,入庙香客游人,善男信女,立观其下,可避风雨。两边围墙之上,所画壁画,各具情态,栩栩如生,真乃巧夺天工。东厢自北而南,所画者乃一殿至五殿的九殿阎罗;西厢由北至南,所绘者乃六殿至十殿之望乡台、孟婆亭、奈河桥、刀山血湖、油镬、剜鼻剖心地狱。
  现今赵寺皇庙,庙中设有一次可供七百余人就歺、供二百余人住宿的招待所,施主就歺,一侓免费。当今庙中主持,谨守佛门清规,平易待人;庙中僧侣,严遵门戒律,热情诚恳。
  党的宗教政策惠教利民,弘扬了中华民族之文化,高度凝聚了我炎黄子弟之爱国心。构建社会和谐,营造河清海宴之局乃当今国民之要务。
  赵寺皇庙之重建,有利於教化民心,赵寺皇庙之落成,乃孝感市一处靓丽的风景线。此庙座落于孝南与孝昌毗邻的赵寺埠,南来北住,东进西出交通便捷。
  庙之落成,愚特撰此拙文以志。
五舒天主教堂
五舒村天主教堂是1928年外国传教士修建的,当时教堂建筑面积有150平方米,配有饭堂和宿舍。1991年,该村村民舒自更从湖北省神学院弄回资金20万元,重建了教堂,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现在,每逢大型节日,神父就来这里传教,有时教民高达400余人。
麻城过籍的传说
孝感、应城、云梦、广水等地的人,大都是麻城过籍的。据传,元朝末年,朱洪武和陈友谅争天下,直杀得湖广遍无人烟。百姓无处逃生,哭声连天。这事感动了南海观音,赐给每人 一根柳条护身,指引他们逃到麻城避难。四方逃难的人聚集麻城,被朱洪武的大军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候,玉皇大帝派了张七相公去搭救麻城一城人的性命。张七相公来到麻城,坐在城墙上身子足有八丈高,脚穿两丈五的大草鞋,伸到护城河里戽水玩,手里还端着一根三 丈长的旱烟袋,点火吹烟哩。兵士看了不敢进城,忙去禀报朱洪武。朱洪武见张七相公两个巴掌象簸箕,两只脚象门扇,连说:“好大的人、好大的人!”张七相公一笑:“我是小伢, 我家大人还在家里睡瞌睡哩。”朱洪武一听,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急忙撤兵走了,这才保住 了一城人的性命。至今孝感还流传一种儿戏,名叫“闯麻城”:
  天上雾沉沉,
  地上打麻城,
  麻城闯不开,
  河那边的哪个敢过来?
……
 麻城解围后,百姓就迁往人烟稀少的孝感各地。第一批是年前来的,来的时候正逢天上下雨, 一直下到年三十,所以有很多人家没来得及盖房子,只好戴着斗笠吃年饭,有的地方这种习俗 一直流传至今;有的人家迁来时已经过了年,所以云梦胡金店一带就有初一吃年饭的习俗; 还有的人家来后没有房子住,就挤在一堆堆的刺树林子里。至今孝感一带现在还有许多村名 叫张家刺林、李家刺林……
不管是年前来的还是年后来的,因为麻城是老家,所以有些人家过年时总忘不了在神龛前供两个神位:一块是救了他们的“张七相公”牌位,一块是“麻城土主。”有趣的是,至今孝感等地还把睡觉说成是“到麻城去了”,可见人们对麻城老家的念念不忘。
据查,白沙镇相当部分姓氏是从麻城过籍来的,至今人们还口耳相传这个传说。
老鼠缘何叫“高客”?
老鼠喜欢在房梁檩子上鱼贯而行,或居高临下蹲坐,或朝人吹胡子瞪眼睛,或摇头晃脑,搔首弄姿,老人生怕得罪了老鼠,不敢直呼其名,尊称之为“高客先生”。每到夜不能寐之时,听得高客先生们跑步声和啃咬声,大人便说:“不作声,高先生来磨牙齿了,不要吵了它们。就这样,白沙铺人称老鼠为“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