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中的故乡(二)

历史

典籍中的故乡(二)



典籍中的故乡(二)


故乡罗田置县治为公元523年。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县志成书于明嘉靖21年(1542年)。也就是说,在拥有了一千年多年生生不息的历史之后,故乡才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自己这一千年的历史。说来让人惊讶,这本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明嘉靖县志,在我的故乡一直没有找到原本,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甚至以为嘉靖版《罗田县志》只不过是一个传说。直到1925年,在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发现了这本沉睡已久的县志,人们才知道我们的祖先在明代嘉靖年间确曾编写过自己县治的历史。这个发现,让罗田人非常高兴,罗田当时的县知事李宝沅很有眼光,他自己捐钱将这本最早的县志购回罗田,延请罗田本土的方志学家王葆心校订、誊写。不消说,这本县志的发现,对罗田人文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提供了明代嘉靖之前罗田一些重要的、具有说服力的资料。1998年修订的《罗田县志》很多古代文献资料就来自于此。
《罗田县志》(1998年版)前面有一篇罗田历史大事记,大事记记事起于梁普通四年(523年),讫于公元1997年,大致勾勒了故乡罗田千年风云变化的历史。大事记中,既有县域沿革变迁,也有仅仅只属于这块土地上的人文风物,还有千年来罗田地域上发生的战争、瘟疫、水灾、旱灾以及在这样背景下人们对灾难的抗争。大事记薄古厚今,当我查阅到当代的一些大事记时,里面甚至有我知道或者经历过的事情,不能不说,地方史志,不仅是中华历史最为鲜活的一部分,也是作为故乡人无法抹去记忆的一部分。
穿越千年的历史,除去那些天灾人祸的年份,不得不说,罗田是上苍赐予我们的一块风水宝地,不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们的生活还是较为安宁平静的。但这并不是说,罗田是一个世外桃源,恰恰相反,即便是风光秀美的山区县,历史上也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甚至还有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最早有关奇异的自然现象的记载是唐代垂拱元年(685年),这年9月,罗田大旱,田禾枯死,不可思议的是,不长庄稼的田地里,却长出了白毛,“长三四十厘米,状如马鬃”,地里长白毛的记述,在罗田历史上有两次,第二次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这年6月,再次出现唐代的那种奇异的自然现象,罗田“遍地生毛,苍白色,如老人头发,长约10厘米”。唐代另外一次奇异的天气是中和二年(882年)三月,大概阳历四月间,也就是说,还是春天,阳光明媚,“天空轰隆作响,晴朗无云,有雨降落”。我们曾见过太阳雨,但是春雷阵阵的太阳雨是很少见的。因此罗田人将这种少见的自然现象作了记录。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罗田首次出现了关于地震的记载,地震发生时,电光冲天,那年天灾和人祸凑在了一起,金兵大肆南侵,地震灾害不久,金兵攻破了罗田县城(石桥铺魁山)。此后社会陷于动乱,县城不得不迁徙他去,以避兵祸。进入元代后,也有关于自然异象的记载,至正十五年(1355年)的冬天,罗田天降黑雪。
除了这些少见的自然现象的记录外,罗田县志还记录了其他极端的自然灾害。从明代开始,有关自然灾害的记述尤为详细。明万历初年(1573年),罗田出现鼠患,“禾苗被啃食殆尽”,万历六年(1578年)蕲黄大饥荒,乡民被饥饿逼迫,成群结队到观音山上挖白色的泥土充饥,从此“观音土”成了饥荒可怕的代名词。小时候听母亲讲过,解放前也曾有吃观音土的说法,观音土吃下后,不能消化,人吃了不久,就会因无法排泄而撑死。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罗田春天暴雨成灾,房舍田地尽毁,夏天又大旱,结果许多人活活饿死。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年,暴雨使得县城成泽国,街道可以行舟。到了明朝末年,战乱和天灾一起给罗田带来苦难,崇祯十五年(1642年),因为春荒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最可怕的是,随后瘟疫流行,“人相食,十死八九”,
有清一代,自然灾害也多有记载,比如,道光15年(1835年)罗田首次有蝗虫记载,这年秋天,“蝗虫蔽空,知县孙湄带领县民捕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现罕见的雪灾,这年冬天暴雪肆虐,平地积雪数尺,而避风低洼处,雪达三米多厚,积雪三个月后才开始融化,许多人冻死。
民国时期,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瘟疫和疾病流行。1913年,罗田流行天花,那样年月,这种病还不能医治,肖家坳进士河一天就有12人死亡。1918年,罗田流行霍乱,仅大河岸汤河一地,就死亡近30人。1941年,大崎黄土岭流行痢疾和疟疾,死亡100多人,1945年,泗泊河流行小儿麻疹,一年时间内有100儿童死亡。
地方史志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历史的一部分,而那些鲜活的资料,和其他地方的史志一起,让我们民族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了。罗田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和人们遭受的苦难,是一个民族苦难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从这些冰冷的数字和年份里,读到的一个地方上人们对苦难的忍受和抗争,而这些苦难记述本身,就是对苦难征服后的回望,它蕴含着一种战胜一切的勇气和信心,人类就是在忍受苦难、抗争苦难中不断完善着自己,树立建设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