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近代史

历史

顺德近代史

近代前期的顺德政治与经济 一、顺德人民的抗英斗争 1839年,林则徐来广东禁烟时,梁廷枏为林则徐规划形势,绘制海防图,协助林则徐禁烟抗英。鸦片战争爆发后,顺德人民积极建立抵御外敌的武装组织,赴省集结,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相呼应,并击毙侵略军军官吐哒治和骑兵两名。 二、鸦片战争对顺德的影响 鸦片战争,全部的巨额军费、赔款,赎城费和对商馆的赔偿,以捐输、派捐、包捐等名目,转嫁到广东人民身上,顺德首当其充,不堪重负。 英国棉纺织品的大量走私与输入,顺德绵纺织业衰退。顺德传统手工缫丝由于工艺原始落后,竞争力下降,出口大幅下滑,人民大量失业,生活困苦。欧美苦力贩子涌向中国,以“劳务输出”为名,贩卖华工。大量顺德人被掠卖到南洋、古巴、北美农庄、矿山、铁路等场所作苦力。当押行业发展很快,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一间当铺,以碉堡的特殊建筑形式高高矗立。 三、太平天国与洪兵起义 1843年,冯云山来到顺德等地传教,均安人胡汝曾、矶头人李玉林参加太平军。1854年,在太平天国联络策动下,顺德潭村人何六在东莞石龙镇树起义旗,群众参加百万以上,遍及广东全境。顺德县内三合会众在陈吉、梁楫的领导下,在龙眼乡起义,一举攻占县城大良。 四、麦孟华与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麦孟华和同学梁启超大力协助康有为,联络18省1300应试举人联名上书,要求迁都变法御侮,是为“公车上书”。其后,麦孟华与梁启超一道,主持《万国公报》和《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参与组织“不裹足会”,参加保国会,为“百日维新”奔走发动。变法失败后,随老师康有为流亡日本,主持《清议报》。 五、尤列与辛亥革命 1891年,尤列赴香港,结识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四人相依甚密,非谈革命则无以为欢”。1895年,尤列到香港协助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出走香港、南洋等地组织联络华侨的社团“中和堂”,开展革命活动,为国内革命活动筹集资金。1904年1月,创办了东南亚华侨的第一份革命派报纸《图南日报》,公开宣传革命。1906年,在孙中山的主持下成立了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尤列等14人加入同盟会。孙中山说:“华侨为革命之母”,革

命成功,尤列等对华侨的发动组织,功不可没。 这一时期,参加同盟会,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还有卢信、黄节、陈友仁、廖平子、岑学吕、周之贞等。 1911年,为配合广州起义,顺德龙江、龙山、甘竹、马宁、容桂地区九支民军1000多人,一举攻克在大良的团练分局。同盟会员周之贞等7人潜入广州,炸死广州将军凤山。梁璧联在高赞乡举行反清起义,罗景泉率民军攻入县城,光复顺德。 六、民国初年的政治混乱 民国初年,顺德经济空前繁荣,但是,工人待遇恶劣,1912年和1921年,先后爆发两次数千人规模的工人大罢工;另一方面是军阀混战,驻军对顺德大肆搜刮甚至烧杀抢掠;土豪劣绅组织私人武装民团、商团等不断扩大,横行乡里,残害群众;政局动荡,匪患遽起,一面与土豪和反动政府勾结残杀进步人士,一面大肆劫掠,1927年,土匪炸毁了客轮万顺号,造成160旅客惨死。同时,旱灾、水灾、瘟疫和台风不断,农民生活困苦。 七、机器缫丝业的兴起和商业、近代工业及金融业的繁荣 鸦片战争,国门打开,顺德卷入了更为广大的世界市场,顺德的农业商品化和工业近代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成为中国最早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地区之一。 1874年,龙山乡引进西方技术与机器开办全县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农村再次掀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高潮,到1887年,机器缫丝厂已达42家,占全省的90%以上。1911年,产业工人有6.4万人,超过了当时的口岸城市上海与天津产业工人的总和。一战前后,顺德的蚕丝业进入鼎盛期,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总面积的43.2%,蚕茧年产量占全省年总产量的48.4%,规模较大的机器缫丝厂超过200家,占全省总数80%,缫丝工人多达20多万,被誉为"南国丝都"。 19世纪90年代,以伦教为中心的丝绸纺织业发展起来,1920年,在陈村开办的岭南织造厂,是广东最大的四家机器丝织厂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是顺德丝织业的鼎盛时期,年产值1000万银元,年产丝绸20多匹,织机6000多台。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的“广绣”的起源地之一顺德,“广绣”在清末最为兴旺,其从业人员占全省的70%,产品主要销往西班牙、印度等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机器的输入,对西方机器的仿制与创制随之兴起。龙山乡人温子绍先后试制成功西式小火轮和一艘炮艇,还开创了广东近代培训产业工人技术开风气之先,为广东工业培养了大量骨干技术力量。龙江人薛广森借为英国青龙号油轮检修机器,全面拆除船上柴油机,绘图纸、测数据,在改进的基础上,于1915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国产柴油机。1918年,薛广森与顺德罗沙村人梁墨缘合股创办粤海航运公司,以新问世的柴油机取代老式蒸汽机作航船动力,推动华南内河航运业发展。为广东工业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鸦片战争后,西药传人中国,顺德人梁培基第一个西医中化,把西药制成中国人惯用的膏、丹、丸、散,开创医药制造业新天地。1908年,勒流黄连老中医阮盛祥开办华天宝药行,是顺德最早的中成药制药厂,其止咳丸、发冷丸、龟
鹿补肾丸、保婴丸等均为当时名药,畅销省内外。 1900年以后,随着蚕丝业的发展,顺德成为蚕茧业贸易中心,交易额巨大,如上佳市经营土丝的同安丝行,一年的交易额近300万元。容奇,因其乡水上交通的方便,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成为各种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有“小广州”的美誉。金融业一派繁荣,所谓"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货币周转量最多一天七八十万银元,每年在1亿银元以上。县内的银号多达40余家, 广州金融界30%的资金靠顺德流通周转,顺德于是一度成为广东的金融中枢,被美称为"广东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