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张公提

历史

武汉张公提

张公堤位于武汉市东西湖的东部。她东起汉口堤角,西至舵落口,全长23.76公里,顶身高6米,堤顶宽8米,高程31.67-32.20米。

张公堤原为清光绪31年(1905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为治理水患,确保汉口安全拨款所建,故称张公堤。
当时全堤长度约20公里,工程费白银八十万两。自建堤后,使汉口与东西湖分开,后湖等低地露出水面,可供居住和耕作。后经柏泉藉人刘歆生(人称汉口的地皮大王)筹巨资开发,使汉口市区由此大为扩展。1931年大水后,堤身普遍加高培厚,堤顶高程曾达到29.3米。武汉解放前,国民党军队为防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的大军,借张公堤为屏障,沿堤筑碉堡、挖战壕,铺设路轨,挖断堤身,使堤防遭到严重破坏。武汉解放后,人民政府又组织修复,加固加高。后又进行排泄闸站、防浪墙、块石护坡,子堤加高、防水墙等配套工程。1986年堤顶铺设高级路面。之后,又年年投资维护。特别是1998年武汉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后,市政府又大量投资,使堤顶路面的水泥公路全线贯通,使之成为汉口外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防汛堤变成了交通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武汉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拓展,张公堤的内外竞成了一个开发的理想的外迁热土和投资的地段。东西湖区抓住这一机遇,沿张公堤兴建了被誉为“楚天第一道”的金山大道,从而拉开了加快发展的序幕。沿张公堤的一线摆下了后湖开发区、海峡两岸高科技园、金桥经济开发区等,一批企业在张公堤沿线的两边落了户。张公堤防汛堤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今已成为一道经济开发的热线,成为展望经济腾飞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