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古街之衙后街

历史

孝感古街之衙后街

在县衙后澴川驿前逐渐有了民居便发展为一条街,称之为洪后街,又名衙后街。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易名为府后街。这条街西起彭家巷东头三阳街,东至北正街。全长约72丈。清雍正元年(1723年)知县金虞将育婴堂由城东节孝祠迁至夏家坊(今属府前街)。大革命时期中共孝感特别支部旧址在府后街刘绍年家中;孝感县总工会旧址在府后街后街3号。

明清时的县衙座北朝南,是以大堂为中轴的群体建筑。有大堂、二堂、后堂。二堂又称为琴治堂、退思堂、慎思堂,是知县小憩退思之所。《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其意是宓子贱慎思智明行无过,施仁政,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县衙又有“琴堂” 的别称。琴堂通后堂之间有花厅,厅外是庭园。花厅两侧是蓊蓊郁郁的古槐各一株。几级石阶下铺有条石的过道,建有跨过道的牌坊,牌坊中门上楷书“琴堂槐荫” 四字,遒劲有力。槐树右侧有鹅池。明清县衙建筑的古典风格,加上县衙大门前元代建筑的鼓楼声的映衬,这些均与琴堂秀雅幽馨的景致互得益彰,故而旧时的衙后街“琴堂槐荫”遂为“澴川八景”之一。古人有《琴堂槐荫诗》云:

讼庭清暇鼓摇琴,

满地高槐散绿荫;

大署不来无酷吏,

南薰操罢慰民心。

中国槐是我国有名的乡土树种。早在周代,它就是官府里的吉祥富贵、尊优的象征。被认为是“灵星之精”,“虚星之精”,不仅神奇异常,还有助于怀来远人、决断诉讼。《周礼秋官》云“槐言之怀也,怀来远人于此,欲与之谋。”《春秋元命苞》云:“树槐听讼其下,”“怀之言归也,情见归实也。”槐树冠大遮荫好,枝条古朴典雅,串串花朵清香。故此民间又有“荫庇群生说,”并被称为槐荫树。这是县衙都要植槐树的来历,亦是民俗凡迁徙他乡的移民临行时要来县衙辞拜槐荫树的来历。孝感城关大都是移民落籍的人口,尤其是“麻城过籍”的人口较多,故此,衙后(街)在明清也被百姓称为槐树街。孝感也有不少以“槐树”称名的村湾。据《汉中秦姓族谱》戴:由官府又一次组织的清同治年间,孝感迁徙至陕西汉中的一支秦姓移民临行时全族人口来槐树街行辞拜之礼。所指的槐树街就是衙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