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154)

历史

我的家乡(154)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介绍到西樵的陶器。

陶器

西樵山遗址发现的陶器很少(前后出土估计不过二、三百片),且缺乏完整器。可分两类:一类是夹砂陶,器形有圜底釜等,这里的一部分陶釜片,具有早期陶器的特征,如黄褐色或红褐色,胎薄,火候低,饰绳纹、划纹或压点纹,有的带红色、白色陶衣,年代应当较早。另一类是泥质素面陶和几何印纹陶,后者也有夹砂的(胎较厚),纹有方格纹、叶脉纹、曲尺纹、半重圈纹等,年代当较晚。

我们可以从西樵山周围如南海、佛山以至珠江三角洲的其他遗址,看到西樵山文化陶器的特征。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如南海观音庙口、新会罗山咀、增城金兰寺下层、东莞万福庵下层、高要永安夏江、深圳大、小梅沙(40)、以至香港深湾F层等。这类遗址夹砂陶器占很大比重(如罗山咀、大、小梅沙都达95%以上)。主要器形是圜底釜,还有罐、钵(碗)、盘、杯、豆和“器座”等。纹饰以各种绳纹和刻划纹、篦点纹为主。器形一般较小,手制或模制。泥质陶有罐、镂孔矮圈足盘、平底盆和浅盘、豆、杯等。泥质磨光红陶(或橙黄陶)占一定比例,并出现了彩陶,这是西樵山文化陶器的一个特点。如金兰寺、万福庵、深湾等泥质陶都占有一定比例。金兰寺下层的夹砂陶占82.5%、磨光红陶占13.6%、彩陶占3.9%便是一例。

我的能力秀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5/zlkxxkimsung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