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林镇位于济源市东部,有济源“东大门”之称,距市区12公里。西边与济源市亚桥乡相邻,北边与五龙口镇相连,南与孟州市毗邻。新济公路横贯东西,207国道贯穿南北,济焦、济洛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镇域呈桑叶形,总面积67.2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42000人,其中有1个回民村,1400口人。全镇地域平坦,丘陵、沙滩、平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9.5%、6%、84%,主要河流有沁河、蟒河、大运河。气候属于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35毫米,全镇耕地总面积47024亩,滩地6000亩。
3历史沿革
1958年建梨林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56.6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梨林、沙东、沙后、沙西、良庄、小官庄、小南庄、屈东、屈西、沁市、南程、程村、朱村、大许、东许、安村、西湖、北荣、冢上、薛庄、水东、桥头、水运庄、牛社、裴城、南官庄、后荣、前荣、萧庄、桃园、东蒋、西蒋、赵家庄、永太、阎家庄、南瑞、北瑞、范庄38个行政村。?年撤乡建镇。2006年辖45个行政村:梨林村、沙东村、沙后村、沙西村、良庄村、小官庄村、小南庄村、屈东村、屈西村、沁市村、 南程村、程村、朱村、大许村、东许村、安村、西湖村、北荣村、冢上村、薛庄村、水东村、桥头村、水运庄村、牛社村、裴城村、南官庄村、后荣村、前荣村、萧庄村、桃园村、东蒋村、西蒋村、赵家庄村、永太村、阎家庄村、南瑞村、 北瑞村、范庄村、大交新村、关阳新村、东坡新村、五里沟新村、东逢薛新村、西逢薛新村、熬坪新村。
4经济发展
梨林镇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1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90元,增幅居全市第一,来自畜牧业的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47元,绝对值居全市第一。
2012全年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765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39元,同比增长15%;招商引资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375万元;规模企业能耗降低17.7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
2012强力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坚持落实月度台账管理、项目专班组建、周三汇报、周六观摩评比等制度,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早启动、快推进。全年累计投资7.6亿元,共实施重点项目30余个,其中农业项目7个,工业项目15个,社会事业项目8个。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项目齐头并进、热火朝天的生动局面。
2012积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新型社区建设稳妥推进。积极实施“一心三片区”社区布局规划,加快推进城镇社区建设步伐,梨林社区梨苑春天一期、水运庄民族苑两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实施了城镇综合整治工作。镇区立面改造全面完成,济新路沿线北侧造景绿化完工、南侧全面启动。坚持环卫队、城管队、巡逻队三支队伍齐抓共管,坚持机关干部周六集中清洁行动,镇区脏、乱、差秩序有效整治。加快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梨苑春天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完工,梨苑广场改造提升竣工,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荣获“河南省村镇规划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2依托农副产品加工园,大力发展“农”字工业,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园区承载功能明显增强。自来水、天然气引入园区,10KV高压线路通电,园区中心大道贯穿南北,济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先后洽谈项目28个,开工22个,竣工12个,新签约8个,在谈6个。华罗农牧机械、安康有机蜜加工、东方无磁钢技改、三友细纱技改、益和源饮料扩建等项目已竣工投产,新引进的平康饲料、平康屠宰、台湾羽伟、大河面业等4个超亿元项目已全面开工。工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14亿元,占任务的159%;完成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占任务的110%;实现规模企业利润5200万元,占任务的105%。
2012坚持以农兴镇,以农富民。农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实施了北部万亩基本农田综合整治、2万亩旱涝保收标准田、蟒河综合整治等3大项目,南部万亩农田综合开发项目即将启动。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加大。全年共流转土地10160亩,新大地、后荣蔬菜制种、屈东村小麦制种基地建成,程村、南程、北瑞等村3000余亩花卉苗木基地种植结束,范庄休闲垂钓基地正在打造。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开展“3 1”工作,积极推行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硬件设施,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
5工业经济
梨林镇
工业经济成效初显。我镇立足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培育大块头支撑企业的思路,先后引进了7个项目,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个。立足农业大镇这一优势,围绕“农”字做文章,增强农业产业化后劲,在原有纺织、皮革加工、屠宰等传统产业基础上,新上的结晶葡萄糖项目、皮革加工扩建项目都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奠定了建设农副产品加工聚集区的基础。新上的纳米分散剂、净水剂等项目都是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必将拉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坚守东大门这方净土,严把项目环保关,新上的7个项目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都是绿色环保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4亿元,利税6000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6现任领导
1.梨林镇党委书记安东利
2.梨林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沛
3.梨林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赵寒冬
4.梨林镇人大主席吴立新
5.梨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苗江伟
6.梨林镇政府副镇长袁保中
7小城镇建设
紧紧围绕“拉大框架、提升标准,完善规划、集聚人气”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总投资2亿元,强力实施“三条路、一个小区、三个规划”的“313”工程,城镇形象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镇域总规修编及详规评审和燃气进镇进园区进农户的规划,并对重点地段进行了详细规划。环镇西路、北路竣工通车,环镇南路、镇区济新路段、梨虎路段实现绿化、亮化。梨林文化大院和信用社办公楼投入使用。梨苑春天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完成。研究制定了镇区规范整治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逢二”集市顺利搬迁,马路市场彻底取缔。城镇形象明显提升。
8农业大镇
特色突出。农业生产以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建设为重点,突出畜牧、蔬菜、林果主导三大产业,在基地规模、产品质量、产业特色上均取得了新突破。新建、改造各类温室大棚220座,全镇各类大棚达到800个,同时积极引进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和新品种,棚均增加效益在2000元以上;新增露地蔬菜1680亩,露地蔬菜面积达到5000亩;新培育裴城、西湖2个蔬菜专业村,各类专业村达到13个;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年粮食产量达2800万公斤,产值达3000万元,粮食产量和产值均创历史新高;梨林裴城“食用菌”品牌进一步打造,梨林作为济源的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大。按照“优质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积极推进旧养殖小区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养殖小区达到85个,其中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6个,标准化改良站点达到4个。全镇养殖大户突破1000户,生猪存栏达到56678头,畜牧业产值达到10827万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7%。立足打造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基地镇的目标,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全年又完成了桃和番茄等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完成了赵庄生猪养殖场区无公害基地认定,全镇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基地认定达到12个。新注册了裴城现代农业开发中心等7个农业组织,“支部 合作社(协会)”模式日益规范,作用日渐显现,为促进我镇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荣获了市农业标准化先进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