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shi+中国人

历史

wo+shi+中国人

大陆的民众一般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理解为中国人,因为其祖先源自中国,及其本身有汉族血统。港澳同样习惯称具华裔血统或内地移民者为中国人。

“华人”在今日已经普遍被认为不等于“中国人”。此外,华人一般在实质上来说只代表了汉族,而非所有当前分布在中国的其他民族。一般来说,在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具有华人血统或血缘的人,通常不自称或被称为中国人,而称为“华人”。“华人”另一定义则包含内地及港澳人士(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台湾人(即“中华民国”公民)及海外华人。例如新加坡华人、马来西亚华人及印尼华人强调自己是“华人”而不是“中国人”。

台湾独立运动支持者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不自称且不希望被称为中国人,甚至强调在政治上与法律上绝非中国人,因此部分台湾人对“中华民国”这个法律上会把中国人身份强压在台湾人身上的国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满,并且希望台湾独立。但是台独运动者中占大部分的成员,并不否认自己是“华人”或“华裔”。

根据调查显示,在1990年代,超过半数的台湾人在自我定义上认定自己是“中国人”或者“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但随两岸交流中互相的不友善行为和所谓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人的自我认同随着时间也产生变化。到了2008年,同样的调查显示,台湾人中认同自身是“中国人”者明显减少,而认同自身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者明显增加。由于在调查之中并未就“中国”进行明确定义,因此在认同上存在分歧。认为“中国”就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并不认同自己就是“中国人”,在台湾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含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者,多半是基于文化血缘因素,或者是认为中国是中华民国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一般都认同自己是华人或华裔。李登辉及陈水扁执政时期的独化教育是使多数台湾新生代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主要原因。

2009年台湾远见杂志所做的一份调查中,在可复数选择认同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者只占46%,“华人”或“中华民族”则占超过70%。

一些台湾人希望把“中华民国”更名为“台湾”,以切割“台湾”和“中国”在概念上产生的连结和身份认同,但这种主张受到以台湾泛蓝阵营等支持中华民国者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