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刘邦被困于荥阳,大将纪信替主赴难,被项羽所烹杀,由此,汉朝在其家乡设县,定名“安汉”,以嘉纪信舍身存汉朝之功,时人称安汉为“忠义之邦”,此即为顺庆最所设县制,距今已2200余年。唐朝更名为果州。公元1227年,南宋理宗赵昀即位后,下诏将其最初为官之地果州升格为府,并赐名顺庆。顺庆人,西汉文学、史学大家陈寿在家乡今顺庆西山万卷楼所著不朽之作《三国志》,奠定了顺庆作为三国文化之源的地位;上个世纪初,共和国首任副主席之一、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在此倡导实业,兴办教育,开展爱国民主活动,培养出了朱德、罗瑞卿等开国元勋,将帅之才。 1992年,顺庆被命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秀丽,资源丰富。作为三国文化的发祥地,顺庆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城区三面环水,西部的西山风景区宛如一道绿色屏障,林木之中陈寿读书、治学和撰写《三国志》之地万卷楼,气势非凡。城内北湖公园,成自汉代,明朝又建“嘉湖书院”……无不显露顺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所在市南充的石油、天然气、水能资源国内有名,为他地所羡慕,而高品位的岩盐储量达1.8万亿吨,更属国西部之首。
而现在的顺庆区已经非常的繁荣昌盛了。
顺庆交通便利,是川东北的交通枢纽。顺庆处于国家确立的大三峡经济圈之内。已建成的成南高速和南渝高速,使顺庆与成都和重庆的距离不过2小时的车程,形成了黄金三角经济圈,加上南(充)广(安)高速与中国第一条二级城市绕城高速南充绕城高速,四条高速公路连接顺庆,彰显大都市风范。南充国际机场和过境的嘉陵江航道、达成铁路、兰渝铁路、国道212、318线亦显交通的快捷、方便。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通讯发达,水电气供应充足。顺庆注重人居环境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效果明显,是四川省经营城市的典范;城郊建有川东北最大的最先进的垃圾处理场;城区环境清爽怡人,空气质量优良,环卫管理名列四川省前列;同时,所在地南充电信是全国邮电系统唯一两次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的单位。
工业基础雄厚,优势产品众多,经济结构较优,商贸发达。顺庆是四川老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全区一、二、三产业比为12:37:51,农业粮经比为6:4。工业形成了以机械为龙头,轻纺、食品为两翼的发展体系。轴承、车身、中冷器、滤清器等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生产规模在四川仅次于成都。小磨香油、十里香嫩尖冬菜等特色产品畅销全国。作为川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全区现有各类专业、综合市场近100个,建筑面积超万平方米的商品市场有10多家,人均市场面积0.57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门市场的规模与档次在川内仅次于成都荷花池,年交易额20多亿元。阿波罗、肯德基、麦当劳、好又多、普尔斯马特、国美家电、红旗连锁等国际国内著名企业相继落户,更巩固了顺庆作为川东北商贸龙头的地位。
劳动力资源充足,价格成本较低,人才素质高。南充是川内的人口大市,顺庆区作为其中心城区,在此方面的优势尢显突出。同时,城内有西南石油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和16所中专,有博士点、硕士点和科研机构数十个,大中专院校和科技人员拥有量在省内仅次于成都。
农村经济特色鲜明。顺庆盛产水果,自古就被称为“果城”;丝绸产品自唐起就列为贡品,故又有“丝绸之乡”之誉;现在,顺庆的蔬菜、畜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总投资1.07亿元的川东北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全省的龙头市场。目前,顺庆正倾力打造万亩人造牧场,培植四川省规模最大的乳业经济带,已有现代化奶牛场4个,年牛奶产量近2万吨;万亩无公害蔬菜、万吨优质食用菌、万亩无公害水果、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万亩桑园等五大工程也同步进行。
顺庆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川东北商贸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引来众多客商投资创业。区委、区政府坚持实行“三让四换”,即让资源、让市场、让近利,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开拓的思想求开放;制订了一系列近悦远来、亲商富商的优惠政策,建立了规范的政务服务中心和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区级领导联系,挂牌保护制度,以良好的环境保开放,真正让投资者进得来,立得住,发展快,效果优。
总之,南充顺庆是一个非常有底蕴,有内涵的地区,也欢迎广大人民的亲自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