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纪念碑

历史

石家庄纪念碑

石家庄解放纪念碑

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老火车站北侧,建于1987年11月12日,这一天正是石家庄解放40周年纪念日。1987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隆重举行“纪念石家庄解放40周年暨石家庄解放纪念碑落成典礼”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为“石家庄解放纪念碑”揭幕。李先念、陈云、彭真、聂荣臻、杨得志、薄一波、耿飚、杨成武等分别题词祝贺。当年的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和石家庄市委书记贾然先后在大会上讲了话。碑文台正面是当年石家庄战役指挥者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主碑是由七块高低错落的石板构成,碑下有石家庄解放史料陈列室,有许多解放战争的历史资料在这里展出,为人们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纪念碑由碑文台、解放者雕像、主碑三部分组成,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高7.5米、全部由紫铜铸成的解放者雕像,一名解放军战士骑在马上,右手高高擎起一把冲锋枪,正在欢呼胜利的到来,战士骑的那匹马,也仰头嘶鸣不已,让每一个看到的人无不动容。战士的雕塑非常有力,象征了解放军战士攻无不克的勇敢形象。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的建立,是对石家庄市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历史见证。她纪录了解放石家庄的历史过程,记述了当时革命战争的艰苦和胜利的来之不易!这对当代和后人重温历史,不忘过去,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无疑会起到巨大的警示作用。解放后的60年漫长岁月,省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使人们盛情的赞颂着……

题词诗歌编辑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后,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晋察冀野战军经过6昼夜激战,于11月12日,从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了石家庄这座华北重镇。 石家庄的解放,是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之创例”。朱德总司令欣喜之余,写下了《攻克石门》一诗:

攻克石门
石门封锁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   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
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   从兹不虑鬓毛斑。

5败笔编辑

“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是败笔:

1、解放军人物形象塑造的年龄偏大,也不英俊,且缺少来自田野的子弟兵朴实形象。

2、虽然《解放石家庄》影片中我军有单衣着装,但解放石家庄攻坚战直至解放之时已是深秋初冬季节,我军着装已是冬服(大量战地照片可见)。季节与着装是设计的重要形象语言,是典型性的因素,但此设计单装露臂,缺少历史真实,给人以季节时令的误导。

3、1947年距三大战役打响尚有一年时间,我军还没有缴获多少美式武器。塑像高举的是美式卡宾枪也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广州解放纪念碑塑造的还是步枪)。

4、美式卡宾枪子弹梭较短,内装十发子弹。而“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的战士胸前则是美式“汤姆”、“冲锋枪”用的子弹袋,如此不配套的装备设计使人啼笑皆非。

5、解放军战士后背的披肩布也是杜撰之物,设计没有必要效仿“彼得大帝”像,况且是块不大不小的“方块布”在飘动。解放军当时身着子弹袋、米袋、手榴弹袋、背包(棉被)和挖掩体用的军用铁铲。创作中艺术的真实允许选择、取舍与夸张,但要与生活的真实为依据,反对不伦不类。

6意见编辑

作为石家庄战役的纪念性雕塑,设计者应首先理解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解放战争中,最先解放的城市——石家庄解放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把握城市攻坚战的特殊性。基调与立意要准确,把势如破竹的城市攻坚战中生龙活虎的英雄群体形象塑造出来,才不失“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的真正纪念意义。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才能使人们受到深深的感动,强调象征性难免流于空泛。

解放石家庄从军事上为我军攻占城市积累了战斗战术经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扫清太行山东部平原敌占城市据点,为太行山设置了安全屏障。1948年党中央迁到西柏坡,从而三大战役的决战胜利和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全中国解放的政治和军事基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解放石家庄是先头之战,意义重大,应该建一座与此重大题材相称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主题纪念碑,石家庄的解放是整个解放战争中的重要环节,光荣属于石家庄,也属于全国人民,让我们隆重的纪念和讴歌石家庄的解放吧! 赵守诠

本报讯 (记者赵蕾)跨越近千公里路程,85岁高龄的赵维新老人从武汉回到石家庄,就是为了实现50多年的心愿,看一看这座魂牵梦萦的城市,瞻仰一下这里的解放纪念碑。昨日,当赵维新老人终于得偿所愿,来到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张张珍贵老旧照片,他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14时30分,石家庄仍是小雨滴答。“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革命圣地行”大型采访团首站走近解放纪念碑,在这里偶遇了赵维新老人。1947年11月6日-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激战六个昼夜,解放了石家庄,使得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石家庄,也成为了我军攻克的全国第一座大中城市。

“枪声响起时我就在石家庄,最后一天下午两点多,耳听着枪声逐渐消失,我出门一看,战争结束了,石家庄解放了。”石家庄解放战争打响时,老人不到20岁,和这座城市呆在一起,他见证了枪声从密集到停息的整个过程。但是,不久后,因为工作原因他南下武汉,然后,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

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位于石家庄市区公里街上,在大石桥和高克谦纪念碑的南侧,建于1987年。1997年被命名为“石家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广场南北长145米,东西宽南端25米,北端36米,占地5635平方米。

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由碑文台、解放者雕像、主碑三部分组成。碑文台正面镌刻着聂荣臻元帅题写的“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碑名。解放者雕像高7.5米,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胜利后勒马欢呼的英雄形象。主碑造型设计刚劲雄伟、挺拔耸立,寓示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的丰功伟绩、昂首阔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英雄气概。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台底建有石家庄解放纪念馆,总展面积430平方米,分为三个部分,共有图片210幅,陈列实物24种,具有很高的历史性、教育性、时代性和观赏性。

大石桥建于1907年,长150米,高7米,宽10.4米,共24孔。当时因火车经常轧撞人畜,铁路职工与各界代表联名上书,要求建桥。但法国总督办置之不理,正太铁路2500名职工十分气愤,每人捐一天工资,自筹资金,修建了这座石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克谦纪念碑位于大石桥北侧,建于1986年。高克谦(1906-1925),河北省无极县南池阳村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爆发后,高克谦担任正定各界沪案后援会总主任。同年6月,在石家庄各界沪案后援会上,被敌军包围,挺身而出,痛斥反动当局的罪行。1925年9月12日不幸被捕,9月24日被奉系军阀秘密杀害,年仅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