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拉花是一种全国独有的优秀民间舞蹈艺术,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境内。井陉于秦时立县,系“千年古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极为丰富,种类达百余种。其中作为龙头的井陉拉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起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清。
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在井陉有多种流派沿传,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的拉花最为出色,最有代表性。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 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 谐 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传统井陉拉花虽属秧歌范畴,但又有其显著的自身艺术特色。她以“ 拧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 形成刚柔相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她舞姿新颖、舒展健美、屈伸大度、 抑扬迅变,擅于表现悲欢、情恋等各种不同的情绪。拉花道具繁多,内涵丰富,各有其象征寓意。如伞——风调雨顺;包袱——丰衣足食;太平板——四季太平;霸王鞭——文治武功;花瓶——平安美满…… 传统井陉拉花表现内容主要有《六合同春》、《卖绒线》、《盼五更》、《下关东》等。其表演人数多少不等,原为4-11人,现在,少则2人,多则不限,可百人、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