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红色记忆之程子华、徐海东与红二十五军

历史

秦安红色记忆之程子华、徐海东与红二十五军

程子华,1905年生于山西运城县,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武汉黄埔分校,曾随校编入国民革命军中央独立师,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的战斗。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之后随部编入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在陆丰地区坚持斗争,1928年9月在河南岳维峻部做兵运工作。1929年12月在湖北大冶发动国民党独立十五旅两个连举行起义,随后率部参加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保卫战。1931年4月调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先后任红三十五军、第三十五、第三○七团团长,独立军三师师长,红五军团十师师长,第四十一师师长,第四十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四师师长,第二十二师师长。1934年6月,中央决定派程子华同志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于1934年11月和徐海东等领导同志一起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战胜了敌军的围追堵截。1935年初到达陕南,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担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任山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1980年8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和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在中共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91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程子华同志1925年参加革命,在将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千难万险,始终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徐海东,原名徐元清,190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夏店(今属大悟县)一个六代陶工之家。夏店位于大别山区,与大海相距千里,是个热带风暴都无法光顾之地。1928年除夕夜,身为夏店区委书记的徐元清,组织领导了农民年关暴动。暴动队伍冲进地主豪绅庄园,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断粮多日的农民兄弟。敌军闻讯,立即开过来一个团。年关暴动失败,徐元清的许多亲友有66人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吃奶的儿童,近亲27人,远亲39人,为了表示革命到底的决心,徐元清改名“徐海动”意思是象哪吒那样,把沉闷的大海搅动起来,改天换地。在黄陂方言中“海动”与“海东”是一个声音。人们叫来叫去,就把他叫成“徐海东”。
红军初建时,徐海东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用鲜血铸就了他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成为共产党大将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当队长起,直至为军长,都是站在最前线指挥,身先士卒,带头冲杀,先后9次负伤留下了17个窟窿——16个弹孔、一个刀痕。从天水到静宁路过秦安安伏时,由于身体状况当时就是用担架抬着指挥的。由于他长期对敌作战,积劳成疾。1940年病情严重,仍随军参与指挥作战。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委员。建国后长期治疗休养,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0年3月25日逝世于郑州。徐海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红二十五军原属红四方面军一部。1932年蒋介石亲自率领50万重兵围剿鄂豫皖苏区之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四川、陕西。留守的红二十五军处境日益艰难,人数由1万多减少到4000余人,而且没有电台和中央取得联系。1934年周恩来派程子华辗转来到鄂豫皖苏区,指示苏区主力应进行战略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首先能使部队得到发展,其次牵制引走敌军主力,以减轻鄂豫皖苏区的压力。经过和负责人吴焕先、徐海东等研究,决定红二十五军主力突围西进至豫陕边界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转移前,徐海东主动推举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吴焕先为政委。
1934年11月6日,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的一个月,不足3千人的红二十五军对外称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只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红二十五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开辟了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边苏区,并招收数千青年入伍。相对其它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艰辛,红二十五军能建立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是属长征中仅有的一例。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虽然距离相对比较短,但同样也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红二十五军一直在外孤军奋战之中,对这3000人进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常常在十万人左右,其所承载的军事压力的比例,远远高于三个主力军,但徐海东却能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绝境中,力挽狂澜,游刃有余。无论是国民党嫡系卫立煌,还是杨虎城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都屡战屡败在他的手下。在与追击的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四方面军出悍将的传统充分得到了体现,部队最高领导总是带头挥动大刀冲锋在前,徐海东、程子华都因身先士卒负过重伤,政委吴焕先在火线带头冲锋时阵亡。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
尤其是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为中央红军多次做了策应。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一度袭占了蒋介石精锐所部胡宗南的西北基地天水城,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10日,国民党三军十二师补充团、五十一军一一四师由武山、清水向天水增援。在多次击退尾追的甘肃省交通司令马锡武的骑兵,经凤凰山、新阳镇,摧毁民团武装后渡渭河、经五龙、千户、西川占领秦安县城。打开监狱,释放在押犯百余人,张贴“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等标语。11日晚宿营安伏镇,程子华、徐海东就住在向导伏国栋家,第二天黎明,经梨树梁、魏店进入静宁县境。迫使国民党军从川西调卫立煌围困中央红军7个师回援,打乱了其阻截红一、四方面军的部署。蒋介石称“徐海东不死,国无宁日”。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