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历史悠久,古称麇子国,商代属庸国,春秋时属绞国,战国时属楚地。秦属汉中郡长利县。西汉置锡县。东汉属益州汉中郡锡县,三国时属魏兴郡之锡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置郧乡县,属荆州魏兴郡,以治所附近郧关得名,又传因位郧山之南得名。先后属梁州西城郡、豫州淅阳郡。唐朝属山南东道均州武当郡郧乡县,五代时属均州,宋属京西南路均州武当郡郧乡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郧县,属襄阳府均州。明成化12年(公元1475年)后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属安襄郧荆道郧阳府郧县。 1914年属襄阳道。其后属第十一、第八行政督察区。全县划九个区。郧本乡名,置关于乡,曰“郧关”。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郧县在夏时,为豫州之西域。商时,武王伐纣,联合庸、卢、濮、蜀、羌、髦、微、彭等方诸国。郧县西南境内有渚河,古称“庸水”,属庸国辖地。西周时期为周的疆域。春秋时,楚子伐麇,至于锡穴(今五峰辖地),故为麇国故地。后楚师灭麇国、绞国,郧县境地遂属于秦。秦统一六国后,隶益州汉中郡。汉因秦制,锡属益州汉中郡,于郧县境地置长利县。西汉长利有“郧关”,与锡并属汉中郡。东汉建武六年(30年),长利并入锡县,仍属汉中郡。三国时,郧县属魏兴郡。魏在锡立堵阳县(今县西25公里处韩家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