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南雄

历史

历史文化名城--南雄

南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狭长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2361.4平方公里,辖17个镇,1个街道,31个居委会,221个村委会,人口47.48万人(2012年)。除雄州及全安、主田、古市等乡镇的部分村落通行城关话外,其余各地均为客家人分布区,占总人口的80.5%。

素有“中国黄烟之乡”、“中国岭南银杏之乡”等美称。市区内雄姿犹存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宋塔;面积达 1800 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

南雄市境内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丘陵平原,称“南雄红层盆地”,是远古时代恐龙的故乡。南雄境内地质属燕山期花岗岩体及寒武纪震旦纪变质岩体。四周群山环抱,浈凌二江斜贯腹地。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区最高峰为观音峰,海拔1429米,南部山区最高山峰为青嶂山,海拔917米。中部为狭长丘陵,自东北向西南沿浈江两岸伸展,直到始兴县马市,称为“南雄红层盆地”。红层下蕴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1961年广东区测队采得的晚白垩纪恐龙化石非常珍贵,是全世界研究恐龙的最佳地方。

主要资源有矿产、森林、水力、陶土、花岗石、药材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潜力大。现有耕地面积47.1万亩;有林地280万亩,森林覆盖率63.4%,活立木蓄积量580万立方米;毛竹面积36万亩,是广东省毛竹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黄烟、银杏、田七。素有“黄烟之乡”“银杏之乡”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