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六祖文化

历史

四会六祖文化

四会六祖惠能寺坐落在贞山区内,建筑群颇具气势。每年的水利法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信众。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曾因避难藏身于四会龙甫镇营脚村扶卢山达15年之久,六祖姓卢,当地村民为纪念他,故以山为“扶卢”名,山上有“六祖池”,山下建有“六祖庵”,该庵为唐代所建,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改为六祖惠能寺,旧址至今犹存,现在我们游览的六祖惠能寺是1998年动工兴建的。

六祖惠能为岭南佛法之始,为什么要在四会避难藏身呢?相传惠能投湖北黄梅东山寺五祖弘忍门下,因作谒得到了弘忍赏识后,弘忍便秘传禅法,付与法衣钵孟,成了禅宗六祖惠能,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因未能得到师傅亲付衣钵,很不服气,于是纠集一班门徒,欲害惠能,夺回衣钵,弘忍见有人想害惠能,便吩咐他从速南去,临行前对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指今怀集县,距四会140多公里,会指四会市)。惠能便带着衣钵匆匆南下,神秀派人跟踪,直到韶州(今韶关市),还有人追逐他。惠能回到广东后,想起师傅的嘱咐,为了避开敌人,隧往四会,当他走到龙头铺子林时,见那里山高林茂,地势偏僻,景色宜人,村民以耕种、打猎为生,他想猎人以杀生为业,又多在山林中出没,是避开敌人追踪的最好处所,于是便找到一个姓叶的猎户家住下来,当时惠能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惠能经过多年的避难藏身经历,亲自接近下层乡民,对他后来的宗教哲学影响是很大的,如他主张“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意思是不用背诵佛经,不要累世修行,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六祖惠能还认为“下下人有上上智”。其佛教理论都是有中国自己宗教哲学的独特见解。

自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大迦叶尊者开颜微笑,禅宗的心印就传承下来了。椐经记载,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唯灵山会上不发一言,拈花示众,百万人天,莫知其意,独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今附嘱摩诃迦叶。” 历代禅门祖师都是以心传心,大迦叶尊者传给二祖阿难陀、阿难陀传给三祖商那和修、商那和修传给四祖优婆毱多……到十二祖马鸣菩萨、十四祖龙树菩萨……传到达摩祖师时已是第二十八祖了。达摩大师到中国来,被称为东土初祖,后达摩祖师传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直到六祖惠能大师,称之为“一花开五叶”。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应世,绝非偶然,是娑婆世界众生感应之必然,也是佛菩萨观机施教的机缘成熟所至。在禅宗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六祖惠能大师的应世及坛经的重要意义超越了历代禅门祖师。 “何其岭南,有肉身菩萨出世。”六祖大师被称之为第二释迦,所以,六祖所说的妙法我们也尊称为经。历代祖师的开示,称之为经的惟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