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濠古城(下)

历史

达濠古城(下)

古时的达濠古城,是招收都的政治、军事、经济管理中心。城西设有“水师左营守备府”,相当于团一级的军事指挥部;东面设“招宁司巡检署”,即现实中的公安局;城北则设“招收盐场”,相当于现实中盐务局,东西北三个机构形成品字形布局。民国期间,“招宁司巡检署”改为“达濠警察所”。1918年后,又建群英、盛德两小学于城内,城中有居民几十户,多是前清来濠小官吏后裔。1939年,日军侵占达濠,将城内居民尽数逐出城外,并拆毁了民房,使其成为一座空城。

民国期间, “招宁司巡检署”改为“达濠警察所”。1918年后,城内还建有“群英”、“盛德”二所小学,住有居民几十户(多是前清来濠小官吏的后裔)。招收城也就逐渐由形似变为神似了。1939年,日军侵占达濠,将城内居民尽皆逐出城外,并拆去民房,古城成为一座空城。

新中国成立后,古城成为达濠区文化活动中心,城内建了影剧院、露天舞台、篮球场等,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城内现存的陈厝宗祠,在城西北,是该区文化机构的办公场所。

历经二百多年沧桑的古城,城内光景数度变迁。沿着狭窄而热闹的海旁四巷走到尽头处,就到达古城西濠门。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的达濠古城,如今虽已是二百多岁的“高龄”,但厚实的深褐色城墙依然十分牢固。透过洞开的西濠门,城内一草一木即尽收眼底。 如今,达濠古城除城南一带城墙被后建的民居所破坏而残缺不全外,东、西、北面城墙基本完好。东、西二城门于80年代重新修缮,基本恢复原貌。从东门出发,沿着北墙和西墙窄窄的小巷走去,裸露的石头墙基、斑驳的墙面,散发出一种幽古的气息。时下,达濠古城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袖珍达濠古城已成了一处旅游新景。当地人提起古城便会自豪地说,“古城的城墙,连铁钉都钉不进去。”古城成为濠江区文化活动中心,城内建了影剧院、露天舞台、篮球场等,一些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从东门而进,没十几秒就跑到了西门,穿过去了。绕着古老的城墙走一圈,不用十几分钟。古城人来人往,俨然成了集市,小孩们在玩游戏,老人则三五个凑在一起打牌,有的老人则坐在树荫下抽着烟,悠闲自在,他们似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