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三十)

历史

我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三十)

紫金虽未有大规模土客械斗,但“血雨腥风13年”“烽火狼烟17县”的清末广东土客大械斗之血腥与惨烈,想必亦在口口相传中,为富甲一方的包括群丰刘氏先人在内的河源乃至广东、福建的士绅、富贾们所闻,并在其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而这种阴影,投射至民居建筑上,则体现为群丰古民居封闭式、自成一体的防御性设计。

躲进围屋、自成一统的心态,在群丰古屋中,随处可见,厚实的高墙,高耸的角楼,可储存食粮的仓库,建在屋内不用出门即可取水的水井……

围屋里,仰望网状的天空

中国传统民居,多有一个天井,站在天井里,人们就可以像幼年的鲁迅那样,看见一个“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但在群丰村选安楼、保定楼的天井里,抬头仰望时,看到的却不仅仅是一个“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选安楼系刘姓老屋,坐北向南,五间两进,四角各自耸立着一个角楼,屋前筑有用河石铺成铜钱状图案的余坪。这栋面阔36米、进深19.5米、建筑占地面积702平方米的老屋,兴建于民国初年。

选安楼为山墙搁檩式砖瓦结构,排瓦平脊,歇山顶,用青砖砌二层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每层四周置枪眼。外墙墙面上半部分砌青砖,下半部分叠砌花岗岩条石。2010年,选安楼列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85岁的屋主刘蓼兴,自8岁时住进这栋祖屋,已在此居住了70多年。刘蓼兴说,老屋是阿公刘省三所建。从长辈口述中,刘蓼兴感受到阿公当年建房时工程的浩大,尽管很多建筑材料都因地制宜,用到很多山石和卵石,但整栋房子仍旧花费银元一万,工程历时5年,前两年只建成上堂下屋和横屋,建房的工人吃饭时要围坐七八张八仙桌。

刘省三当年和其他群丰刘氏族人一样,经营木材生意,发家致富,后兼营铸造业,鼎盛时期曾拥有八家铸造厂,富甲一方,遂筑选安楼。

选安楼的角楼共有4层,木制楼板,墙体厚度惊人,有80多厘米,让人叹为观止。客家围屋注重防御性功能的特征,由此可见一斑。

更让人惊奇的是,用砖石筑就的厚实墙体,虽设置着瞭望孔、射击孔的高耸的角楼,但似乎仍不足以让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屋主高枕无忧。刘省三别出心裁地让工匠们设计了一个用木条与铁丝网制成的天井套,将整栋建筑封得严严实实,犹如如今住在城市里的后人们用防盗网封死阳台一般。天井套一旦放下,别说盗贼,即便是飞鸟,亦难进入。

占地规模仅为选安楼一半的保定楼,同为群丰刘氏祖屋,其天井亦用厚木横棂封住。

于是,住在选安楼、保定楼中的刘氏后人们,在天井纳凉、玩耍的间隙抬头仰望时,常常看到的就是一个四角的网格状的天空了。到了今天,虽然不见木棂与铁丝网,但天井檐下那有着密密圆孔的厚实木桁,依旧让人唏嘘。

在动荡不安、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清末民初,只能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鲁迅,最终走出了祖辈筑就的封闭的老屋,走进了广阔的天地。刘氏后人,也不例外。

群丰阳屋排的秀才刘梅仙,早年即为同盟会会员,致力于推翻满清帝制的斗争。大革命时期,开明的刘梅仙大力支持儿子刘新矫协助刘琴西,在当地开展农**动,在秋溪、群丰阳屋排、高屋场等地成立农会,高插农会犁旗。

大革命失败后,刘新矫在南洋避难期间被反动派杀害,晚年丧子的刘梅仙归隐于岐山凹上的道观“碧云古洞”,为人们行医赐药,且不收诊金药费。

即便如此,在主持“碧云古洞”期间,刘梅仙依然热心支持革命。“碧云古洞”因此成为温敬尧(紫金老县长)领导的游击队时常驻守、出入的据点。

梧桐子网:
个人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5/x8yozhhy546888655
新浪微博:/upload_files/2021/10/05/ebjuqhhy717
新浪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5/qmvv7196601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