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文化

历史

张掖文化

春节,和全国一样,是张掖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忙乎起来,置办年货。主要是食品、衣物、家中装饰品和节庆用品。为除旧迎新,家家户户还要扫房,从住房到院落都要清扫整理一番。到了腊月二十三制作上面饼、肉食、放鞭炮、烧香点纸“送灶王爷上天”。这时,农村就要杀猪、宰羊、杀鸡,制作各种面食,如炸油锞子、烧烧壳子,蒸大贡样,便于过年招待客人。同时,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叫祭灶。在大年初一之后不能动刀,因此要在腊月三十之前,准备好各样食品。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春联,贴福字,挂红灯。远离家乡的子女都要赶回家中,吃团圆饭,有些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长面。还要烧纸钱祭奠先人家人拜祖先,幼者拜长辈。老人为子孙赠压岁钱,放炮、看烟火,观看电视节目至深夜叫守岁。正月初一晚辈给父母拜年,吃油锞子,喝糖茶,家中团聚喜乐融融;初二女婿女儿带上礼物拜岳父母;初三拜邻里街坊,走亲串友。通过拜年增进感情,加深友谊。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各县城内最红火,家家户户吃元宵,挂彩灯,欢声笑语、游人如织。元宵之夜,灯光闪烁,霓虹灯大放异彩,动感灯、宝塔灯、孔雀灯、卡通灯、广告灯等声、光、电现代技术融合于各式灯展中。体现出现代气息。有些商贾,还把灯节与广告宣传融为一体,以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主题,举办猜灯迷,演节目活动,进行广告宣传。  正月二十家家户户吃煎饼,纪念女娲补天。   二月二农村称“龙抬头”。各家各户油炸面泡子,祭献龙王,期盼风调雨顺,来年有个丰收年。   三月三旧时,官绅学士,庶民百姓,出城踏青游春。现在,老人们也携孙出城踏青旅游。     

 清明节,家家户户上坟祭奠祖先,公共扫烈士墓。张掖人习惯在清明仃前上坟扫墓,而民乐、山丹人则必须是清明节这一天扫墓。有的家族还在坟院献生祭祖。     

 惊蛰,张掖农谚“早上惊了蛰,后晌拿犁蹩”。意为惊蛰这天,土地开化,可以开犁。农村人这天要吃油炸鸡蛋、面蛋子,还要给牲口灌一些加大黄或拌糜子的清油,牲畜健壮无疾病。      

端阳节,五月初五端阳节,家家门口插柳树枝以“避邪”,吃棕子,农村也叫吃“粘糕”,有盛在盘中的,有用油饼卷上粘糕拿在手上吃的。小孩还要在手腕、脚腕拴狗绳,佩带荷包。这些习俗都含有去病除邪之意。     

 六月六夏祭日,家家户户将衣服、被褥翻出来,在强光下晾晒,驱虫灭菌。有腰腿疼的病人还要在沙滩上用热沙烘烤,解除疾病。山丹、民乐还有六月六赶庙会的习俗。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日子。妇女们在院子里摆瓜果祭品,以求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姑娘配佳婿、媳妇生儿子。      

中秋节,八月十五月儿圆,是民间祭月的节日。农村家家户户和面蒸出脸盆大的千层饼供养,还要在铁锅上烙出月饼,刻绘上月亮、玉兔、桂树等图案,涂上颜色,使之美观诱人,同时,还为儿童们烤制出各种动物形状的面饼。在十五晚上家家在院子里摆上各式月饼,各种水果、把西瓜切成提篮状瓜牙奉上,开始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