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古代诗词对女子生产劳动场景的描写。而在当代的泰州高港田河社区也有一幕古诗词中的景象,那就是该社区编织绳网带的真实写照。
高港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长奋介绍,民间传统绳带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以木制“罗机子”为工具,通过“错纱、综线、挈花”织布,纺织技术开启了新纪元。以致有“松江棉布,衣被天下”的盛称。到了清代,部分来自松江的移民将织布织带技术传入泰州高港区田河乡村。后来田河,村村有“机匠”,家家织“土布”(用麻纱织成的夏布),织造烟袋的技术开始产生。
孙主任介绍说,传统绳带编织的创始人田河乡孙家庄的姚厚福,生于清代同治初年,他心灵手巧,织的“车鞭”“腰带”经久耐用。他口传身教,将技术传给了他的儿子。田河张周村的赵大旺,是第三代传承人,曾在上海织带厂工作。退休后,仍不丢“老本行”,75岁时又协助赵明昆,办起田河第一家织带厂,并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工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港传统织带主要以编织精密的卷烟带、晒图机带、书编带为主;到了七十年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材料不断问世,在纺织业化纤原料取代棉线,产品扩大到磨床带、背包带、纺织机带、糖果输送带。八十年代,织带厂在田河镇遍地开花,大宗产品是水利局、供电局、广电局施工的安全带。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