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堌堆文化可谓独树一帜。比较著名的有牡丹区安邱堌堆、曹县安陵堌堆、郓城县肖堌堆、东明县窦堌堆、定陶县官堌堆、鄄城县历山堌堆等等。这次我去的是定陶县的官堌堆。
在菏泽、定陶两县交界的地方,有一条河道叫氾阳河,古叫氾水。而官堌堆位于定陶县仿山乡姜楼村南,靠近菏 (泽)商 (丘)公路,与东边的曹国陵墓仿山遥遥相望。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载说:“刘邦即皇帝位氾水之阳”,就是指的这里。该遗址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高度是6米,长60米,宽48米,现总面积约2900平方米,原遗迹面积6560平方米。
官堌堆文化内涵丰富,考古工作者发现和采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大量遗物,计有鹿角化石、野生动物骨骼、牙齿、石刀、石斧、石镰、骨针、贝壳、陶斧等。从发掘出土的文物考证,此堌堆为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该堌堆乃大禹治水前原始居民的居所。《淮南子•齐俗训》说:“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这种高地,古人称为“丘”,如“陶丘”、“楚丘”、“商丘”等。
那么为什么把这里的堌堆叫做“官堌堆”呢?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刘邦也在家乡沛(今江苏沛县)起兵反秦,力量迅速壮大,率先攻破秦朝都城咸阳。秦朝灭亡后,为了争夺天下,刘邦、项羽展开长期的楚汉战争。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役中失利,其父和夫人吕雉也被项羽虏去。他单身匹马逃至定陶,幸遇一村姑相救。此村姑即戚夫人,后来成为刘邦的爱妃。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刘邦调集30万大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全军覆没,自刎于乌江。刘邦战败项羽,平定西楚,回师定陶,在此召开了八王会议。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梁王彭越、楚王韩信等七王联名请求汉王刘邦登基称帝。是年二月初三,刘邦在此堌堆上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因为刘邦在此登基称帝,所以这个堌堆就被后人称为官堌堆,亦名受命坛、即位坛。
刘邦在此登基称帝,据说是与他崇拜帝尧有关。帝尧是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联盟的著名首领,定陶则是帝尧陶唐氏的发祥地,即史籍记载的帝尧故都。《说文解字》:“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也。”刘邦自认帝尧为血缘始祖,宣称要效仿帝尧以德治理天下,因此来到帝尧故都登基称帝,抬出圣贤先祖,提高自己的身价,以此取信天下臣民。
最后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