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传闻,清末民初,厦门陈姓因屡次的“龙舟赛”均未获名次,故邀集美渔民组队,代表陈氏往厦门参加,赛程是由“厦门港”到担水巷附近的“新填地”。这一年集美渔民不负众望,夺标时把参赛船只远远抛在后面。运动健儿上岸后受到披红祝贺,岸上观众即自发由厦港到终点燃鞭炮一同庆祝。此传说可证集美龙舟赛在清代就很盛行。
据介绍,当时集美是福建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居民靠海为生,热爱海上运动,早年每年都举行到高崎的游渡活动。而每年农历的五月初端午节,既是民俗的传统节日,又是海上竞技运动的机会,故此,集美历来都在端午节这一节日,家家户户“悬艾、插蒲、挂榕技”。东海边进行划舟比赛,名为“十八龙舟”,海滨沙滩即搭戏台演戏三日热闹助兴,这一活动历久不衰。
陈嘉庚先生一向重视,支持社会上的正当文体活动,他把社里庆祝端午节的活动加以鼓励与扩大,把龙舟赛移入中埭比赛,并首倡妇女队参加龙舟竞赛。以后又扩大到社会上机关单位,各校师生,以及邻里靠海乡村,参加每年龙舟赛的活动。1953年外埭完成(后改称龙舟池)即移入该地举行,南辉亭辟为赛区指挥中心,并邀请社里南乐队在亭中演唱南乐助兴。还请金连陆戈甲剧团来福南堂演出,陈老亲择剧目《屈原》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据了解,陈嘉庚在世时前后主持7次龙舟赛活动,以后每年的端午龙舟赛由集美学校委员会继承举办。改革开放后,每年的龙舟赛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有进一步的发展,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赛在集美举行。2006—2007年连续两届海峡两岸龙舟赛也在集美举行。
有关专家指出,龙舟赛具有历史价值,端午龙舟竞技活动在集美是仅次于春节的最盛大的民间传统习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应该给予尊重。此外“海峡两岸龙舟赛”进一步加深两岸人民的沟通与联系,是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
新浪博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