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村的先人们对建房布局和街道设置都有明确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的称为胡同,全村古街总长3700多米,街宽3-4米,巷和胡同宽约2-3米,这些窄窄的街道,全为青石铺就,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乱石铺锦、巨细相间,如诗如画。这些明清古道,追溯其历史多可达五百载,少也有三百年,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铮铮发亮,尤其在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熠熠闪光,更成为石头村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于家村最为壮观的当数“四合楼院”。这是一座上砖下石的巍峨建筑物,始建于明末,有房屋百间,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均为北高南低,建筑宏伟高大,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宽敞豁朗,冬暖夏凉。正房楼上“客位”房内粗梁大柱,没有隔间,宽阔高大,气势恢宏。“客位”窗前是长长的走廊,站在这里向前眺望,南山即景尽收眼底,楼下西厢房后面有一排小房,分别是长工房、磨房、水井房等等。大家气派可见一斑。这座四合院楼院的家族在明清时代曾出过12名文武秀才,当时在这深山僻壤之地,实属不易。
“清凉阁”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它又名“神仙阁”,坐落于家村东口,是于家村的标志性建筑。此阁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由力大无比的于喜春一人所建。据传,清凉阁原拟九层,但修至二层时,于喜春在悬挂风动匾时砸伤手臂,继而病故未能如愿。如今在清凉阁的石板路上仍可看见当时于喜春受伤后留下的血迹斑斑。
清凉阁共有3层,第三层是村民用木砖补葺的。其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奇巧,雕梁画栋、五脊六兽、斗拱重檐。东门悬有风动石匾,西门高挂扇形镏金匾,南侧嵌有圆雕龙头、扇形匾上书“清凉阁”3个镏金大字;风动石匾制作古怪,双童簇拥梅花鹿、大风不动小风动。
奇特的是,如此高大的建筑物,竟然不打根基,不填辅料,以天然石底为基础,块块巨石就地而起,从下到上完全干打垒而成。石块巨大惊人,有的长过数米,有的重达数吨,有的原封不动,有的錾迹寥寥,构造粗犷奔放,设计独出心裁。整个建筑充满古朴粗糙之美。
此外,村中的古戏台,真武庙、于氏宗祠和各式各样的水井、石器具也非常值得一看。
于家村的手擀面是以红薯面与白面相揉合而成,独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