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的传说

历史

南雄的传说

南雄因扼五岭南北交通孔道,既收货物转输之利,且得中原文明之先。唐宋两代中原动乱时期,大批仕宦之族度岭南迁,多先驻足南雄,休养生息,而后或定居或南徙。
南雄是军事要地,又是革命老区。孙中山两次北伐,以韶关为大本营,以南雄为前哨,在南雄屯驻大军数万。
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南雄活动较早,一九二五年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南雄特别支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成立中共南雄县委员会,直至一九四九年九月解放,党组织领导人民斗争不已,红旗不倒。一九二八年二月农民武装暴动,建立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四个区,一百二十个乡苏维埃政府,五万多农民参加“平田”、“平仓”斗争。土地革命时期,南雄属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在水口镇亲自指挥有名的水口战役,项英、陈毅在油山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机关曾驻南雄瑶坑。解放战争时期,南雄县是五岭地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北部第二支队活动的主要地区。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南雄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有一百多个自然村受到严重摧残,烧毁住房六千多间,牺牲干部、战士一千二百多名。
历史沿革到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南雄的经济就比较繁荣,这大概是因为它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的缘故。
南雄的黄烟叶,清初自闽南传人,气候适宜,逐年增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除内销邻省外,多数烟叶外销南洋群岛各国。直至现今,烟叶是南雄的支柱产业。森林资源从古至今也很丰富,也盛产粮食、水果、畜产品和土纸等农副土特产品。南雄,可谓是一块天赋的宝地。
三十年代的南雄城,大街小巷就有数十条,有一条贯串东西的主大街(现分段划分为六条路[街]名)当时就有近二千米长,街面宽平,可并行两辆大货车。街道两侧的楼房,多数是两层,也有些是三四层。店面有数百家,日用百货、五金交电、粮油食品、土产山货、金银珠宝、钱庄当铺、茶楼酒店等等行业,生意兴隆,购销两旺。那时,也有不少赌博和寻花风流的场所。多数店面门前都有三米多宽的骑楼,又当作人行道,大方整齐,日夜开市,车水马龙,倒也十分热闹。论市容和经济状况,那时在粤北仅次于韶关市
当时,这条主街的中段,左侧一大片是中山公园,内有茂密的树林,遍地香花异草,亭径清洁,幽静典雅,吸引众多的游人;右侧有座宋代建造的“三影塔”六角九层,雄伟壮观,是一处古名胜。
那时,春庆的老家,是在大街的南端,斜下的小横街。这条小街约有两百米长,、街面铺着整齐的鹅卵石,可行大板车、黄包车,开有一家大烟行,还有几家染织土布作坊和几间饮食杂货店,多数是住家户。
春庆的爷爷李大年,清末年代在这小街的中段,建有一栋住房。虽不是很气派,但也整洁大方。靠街的大门,留出一节余坪,盖上瓦棚,避雨乘凉。整栋房屋分前后座长方形,大小两个厅(小饭厅后段隔做厨房),六间住房,全系砖木结构。临街的大门高而大,门方上端还有花鸟木刻,门顶部在石灰墙上用彩墨制作一块长匾,书日:“业乐居安”四个大字。门槛两侧,各砌有一块宽长平滑的石头墩,是闲聊的好去处。
春庆,就是在这南雄古城小街黄木巷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