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历史:清

历史

浦江历史:清

康熙十年(1671) 册定全县为110图。
康熙十二年(1673) 知县毛文埜编纂《浦江县志》书成,共12卷。
康熙四十五年(1706) 重修文昌书院,并改名仙华书院。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扩建并改名浦阳书院(今浦阳中学址)。
乾隆二十八年(1763) 重修鸣铎楼,并扩展大方池。麟溪郑氏在东明山附近建东明书院。
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平安张氏在张孟兼读书故址白石山房建白石书院。
乾隆四十一年(1776) 知县薛鼎铭编修《浦江县志》刊成,共20卷12册。
道光元年(1821) 浦江乱弹“六合班”组成。
道光十一年(1831) 徽商在县城开设汪益生商号,经营南北货与糕饼。
咸丰十一年(1861) 八月二十三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之徐朗部攻克浦江县城,至同治二年(1863)撤走。
光绪九年(1883) 陆路电报线线路过诸暨经浦江递入兰溪。
光绪二十一年(1895) 通济桥建成,费银万余两。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张景青等纂《浦江县志》书成,书版未印由学署保存。县人杜亦勇组织“千人会”,抑强扶弱,势震乡里,次年被杀害。
光绪二十八年(1902) 设浦江邮政代办铺商,隶属于宁波邮政总局。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夏,金国锡等向学署借版印刷光绪《浦江县志》,共14册。九月浦阳书院改为浦阳高等小学堂。各地公立私立小学堂亦先后开办。
光绪三十二年(1906) 横跨浦阳江之浦阳桥(俗称南桥)和中江第一桥(又名湖山桥)相继落成。湖山桥南建湖山小学堂,房60余间。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城内设民办的民信局代办店,与绍兴、诸暨、兰溪等县民信局业务相衔接。
宣统元年(1909) 通化乡育才小学增设女子学堂,动员女童放足入学。
宣统二年(1910) 划分自治区域,除县城4隅外,设12个乡。
宣统三年(1911) 11月7日浙江军政府成立,浦江县政暂由临时议会议长、副议长维持。是年,浦阳江上之合济桥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