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桥古村位于高淳县东北部,四面环水,超然独处,萧然物外。村落周边聚集了3万名孔子后裔,古村上有一条长500米,近2000年历史的老街巷,汉代古桥、宋代古井、明清建筑历历在目,最老的房子建于元朝时期。老街上什么都是老的,老式竹篾匠、老式豆腐作坊、穿着对襟衣服的老人、老手工木雕艺人,尽显古朴典雅之美。
走在漆桥老街上,两侧的房子都是古旧的砖木式店房,因为风雨侵蚀,木门上木料的纹路清晰可见;屋檐外挑,门楣雕有精美的纹饰。每隔几幢建筑就留有临水通道的小巷,巷中辟门,形成前门、后门与腰门。深入里弄,不少老式住宅的面墙,仍保留了砖砌对称气流通风窗,原住民在这里栖息生活和老街、老宅、老巷融为一体,成为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
漆桥古村坐落在高淳县北部的漆桥镇附近,距漆桥镇人民政府仅两三百米远。过了一座名为朝阳桥的小桥右拐,漆桥古村就赫然映入眼帘。
一眼望去,这里的房屋大多是青砖灰瓦,典型的南京建筑风格。远远就闻到一股桐油香味,定睛一看原来是从一户做木头椅子的人家传出来的。敞开的老屋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给一把把小木椅子刷桐油。中年男子告诉记者,制作小木椅是祖传的手艺,卖得价格也不高,四十元一把。这栋老屋边上有一条铺着青石的街道,算得上是古村的主街道,两边房屋相对而建,临街的一面大多是商铺,门板是用长条木板一块块拼起来的老式样。沿着古街一路行走,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古代,随处可见古典的门和窗,不过很多门上的砖雕都损毁了,木雕倒是随处可见。很多商铺的木头门楣上雕刻着牡丹、如意、凤凰等各种浮雕,而且不带重样的,非常有韵味。
中午,街上行人不多,很多门面大门紧闭,倒是有一些住户大门开着,瞥一眼就能看到妇女们坐在家中用竹篾编箩筐。
古街走到头是一座石桥,当地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漆桥。不过,当地人传说中的漆桥并非眼前的样式,而是一座刷着红漆的木桥,据说是汉代隐居在此的丞相平当修葺的。红漆木桥后来怎么变成石桥了呢?老人们说,因为木头容易腐烂,木桥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拆掉了,后来就改用石头重砌了。
过了桥,在桥的另一端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口古井,名为保平井。据当地老人介绍,这口井掘于宋朝,井圈上的一道道刻痕是常年使用留下的绳索勒痕。井是当年孔子后人迁徙到这里后挖掘的,上面还刻有“大宋南迁阙里孔氏广源”的大字。此处的“阙里”就是曲阜城内的阙里街,阙里孔氏则指孔氏家族。
整体来看,古村的风格和高淳老街有点类似,都是青石铺成的老街,两旁是古式的房子。除了这口古井,其他景致倒是看不出和孔子有关,连孔子的画像也没看到。
那么,这里的人究竟是不是孔子的后裔呢?怎样能证实他们的身份呢?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