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文庙,建于宋咸平初(公元998年)年,距今一千多年。2002年温江区委、区政府启动文庙保护片区规划,着力把文庙片区打造成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化、商业、休闲三位一体的都市空间和人文景观亮点。2005年6月,区政府搬出文庙,还古迹于民。文庙的大门通称棂星门,以棂星名门,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旨在圣化孔子。跨过棂星门是半圆形泮池。泮池俗称“学海”,清代考中秀才为入泮。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其势雄伟、庄严、华丽。
陈家桅杆位于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距离成都市中心30公里,沿成温灌公路可直达。是四川西部现存规模最大的宗族祠堂。整个建筑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砖雕、石刻、泥塑十分精湛,是川西民宅宗祠建筑的经典之作。祠内拥有两块满汉两种文字对照的皇帝圣旨碑,被视为桅杆最具价值文物。院内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其在大花厅后面的一座石山盆景,号称巴蜀地区最大的庭院盆景,山高2米多,长3米多,系青城山全景缩制。因大门外矗立两根双斗桅杆而得名,其整体建筑和祠内文物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严重损坏与洗窃。为抢救、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温江是于1999年开始着手对陈家桅杆进行修复,历经四年于2005年9月结工,通过文物部门与专家验收,并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剪彩仪式,正式对外开放。
王光祈纪念馆 位于温江·置信城市公园的王光祈纪念馆,系为纪念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温江籍人王光祈先生而修,竣工于1988年11月, 1989年10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建筑面积474.1平方米,外观为飞檐翘角的古典式建筑,内部为现代化装修,共分上下两层,底层为王光祈先生事迹陈列室,展出王光祈先生半身塑像及各时期留影、生平事迹介绍、重要著述,以及学者评论研究文章、各界题赠诗文楹联等。上层为书画展览厅,收藏有五百多位书法家、美术家、音乐家赠送的书画篆刻作品600多件。2004年,正式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鱼凫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万春镇报恩村间,现还依稀可见城墙遗迹。清乾隆《温江县志》、清《嘉庆一统志》、清嘉庆《温江县志》和民国《温江县志》均有关于鱼凫城的记载,都说该址“在治北十二里,相传为鱼凫王都,其遗址犹存,乡人呼为古城埂”。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师生到鱼凫城遗址实地考查,测量出该遗址周长为1810米,保存比较完整的有1300米,城址底部宽13米,顶部宽10米。1996年,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会同温江文管所对鱼凫古城试掘证实:该城距今4300——4000年左右,是宝墩文化的中心遗址之一,早于广汉三星堆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同时出土大量的陶片和体形较小、打磨精美的石釜、石凿、石锛等石器。城墙基脚用卵石砌底,后夯土而成。被列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9年,再次进行发掘,又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数十件,以及房址、城墙、墓葬等大量文化遗存。创下了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证实了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历史年代。
鱼凫王墓 俗称大墓山,位于寿安镇火星村4组。清乾隆《温江年志》、嘉庆《温江县志》和民国《温江县志》均载:“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传为鱼凫王陵。”该墓座南向北为长方形,高五米,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坟莹古树参天,后被砍伐尽净。1950年后,由于当地农民开荒生产,墓周已成田地。1969年有群众在大墓山建砖窑时,曾掘出石刻墓门一方,其形状长四尺八寸,宽二尺二寸,厚约三寸,石门上下、左均是二寸平面边子,石宽三寸,刻有隶书文字33个“延熹十年二月甲申制地厂。牛造坟秀。春三月建立石碑。墓暨„„门”。碑的中央堂子刻有水草、树、兽、古花阳文图案。1985年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鱼凫王妃墓位于寿安吴家场以南700米处,是一大约2600平方米的长形古坟堆,俗称小墓山,相传为鱼凫王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