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材
皇思扬古村落濒临西枝江而建,数百年来频遭洪水之患,洪水大时可淹至门楣;同时该村也属沿海地区,常遭台风侵袭,十二级台风也不鲜见,但数百年来,其数百座大屋仍巍然挺立,代代相传,其中之奥妙除是人精心规划、精心施工外,精心用材更是关键所在。
墙。先看外墙。墙基及下半墙用三合土(沙、黄土、壳灰加黄糖、糯米浆)夯实而成,坚固耐用,枪炮都不容易击穿。已建二百多年的圣旨牌坊被毁后今修复,其承受百多吨石料的基础就是三合土构筑,经专家鉴定完全可用。墙中层砌鹅卵石,上层用青砖,坚固又美观。再看内墙,楼棚下为鹅卵石砌,棚上则用泥砖,石防水浸,泥砖通风透气兼防潮还隔热,因为棚上要贮存谷物及易潮物品。
墙的批灰也有考究。泥砖墙用取自西枝江河滩的冲积淤泥(极细的沙)拌灰浆批成。鹅卵石墙则要批三层:第一层批三合土粗灰(即粗沙浆),待其未完全干,初显裂缝时将裂缝敲密;第二层用三合土细灰(即细沙浆)批成;第三层才用灰浆拌纸巾批磨而成。以上做法使墙与灰紧密粘合,达到墙光滑、耐久、无裂缝、不脱落的效果。
砖。凡选用的都是精工烧制的青砖,规格统一,外不抹灰,只在砖缝填灰,美观大方顶风雨。
桁。挑选产自福建或东江流域的久年老杉树,三、四十公分的杉树刨剩二十公分左右,头尾一致的正材才能使用。“日晒千年杉”一点也不假,如今古屋的桁少有腐朽且不变形,仍堪重负。
再看瓦。底瓦是较厚实的大红瓦(又称广瓦)一个接一个排列;第二层是一般的大红瓦,叠次排列,盖七留三;第三层才是小青瓦,基本是竖着排列,就算是十二级台风都掀不走,更别说有漏雨之患。住瓦房通风透气, 冬暖夏凉。如果遇有几个烟民吞云吐雾,立马烟消云散不见踪影!
7、井
“有水则灵,有水则活,以水为财”,除半抱绕村的西枝江和南门河外,不可不提的是古村内的水井。村中有古井十眼,皆源沛质甘,历经几百年至今不弃。井径大的1.2米-1.6米,可容多人同时用桶汲水;小的0.6米仅容一人用桶汲水;有二眼井口封盖三孔石板,限定最多同时三人汲水,井深6米-12米不等,井壁用弧形石板或青砖或青瓦圈砌成,一石一砖,俱见匠心。最具建筑艺术价值的有三点:一是有八眼古井布局为 “北斗七星拱月”之巧;二是井眉之美,有大眉小眉,有单眉双眉,有高眉低眉,有合眉骈眉,均用青石凿成,其造型、弧度、线条美不胜收;三是古井与井眉造型的暗喻之妙:八眼井的井眉为圆,井台为方,意指天圆地方,其中,有二眼井环井眉镶嵌排满二十四块条形青石板,形似八卦,意含“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亦代表“坎、离、震、兑、乾、坤、艮、巽二十四方位”,匠心别具。每眼井不但至今仍是生活所赖,更是一件件古代建筑的艺术精品。
8、排水系统
一个集几千人居住、占地面积二十多万平方米的村庄,如果没有一个利落完善的排水系统,就会污水横流、泥泞裹足。皇思扬村没有这种现象。该村日常生活污水和雨水先是通过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汇入精心设置的十多口池塘,再由池塘排至沿村小沥,小沥汇入西枝江。渠水流畅,不闻水声。水先入池塘,次进小沥,再汇入西枝江,从风水学讲,聚财而不直出;从环境科学讲,污水经沉淀、循环、再沉淀,然后才入江河,符合生态环保。路巷铺鹅卵石,晒场用三合土夯成。除遇洪水外,不管下多大雨,尽可穿鞋畅行村的任何角落。池塘的设置也别有情趣,多数为上游阔大,下游略收,呈荷包形,据说好聚财。曾有来村视察的领导戏说:现今的城市排水规划与设计要来皇思扬学!
皇思扬的古建筑,有别于云南的丽江,有别于山西的平遥,却体现出它的开拓进取,更为现实的生活理念,多姓人家几百年来一直和睦相处,在中国也是为数不多的。就她的建筑艺术既有明显的传统观念,更有她的哲学思想,她又一次证明了,生活的智慧永远与生存的压力相互依存,而这种智慧总是在历史中有了光大、有了发扬。当人们通过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之后,人类的家园也就变得更自然和更有诗意了。
“青砖黛瓦石门框,鹅卵石巷通四方,青山绿水安乐住,文武全才大牌坊”。是艺术,是不朽的皇思扬建筑艺术,让皇思扬古围村鲜活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