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的历史沿革

历史

崂山区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为莱夷地。春秋时属齐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不其县,属琅琊郡至西汉。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于不其县内置不其侯国。东汉光和年间(178~183)至三国不其县属东莱郡。晋咸宁三年(277)至南北朝属长广郡,郡治设不其县。隋开皇十六年(596),不其县并入即墨县,属东莱郡。唐、五代、宋、金、元、明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属即墨县乡区。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逼迫使清廷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将崂山地区原属即墨县仁化乡的大部村庄和里仁乡、福海乡的部分村庄划入胶澳租借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乘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取而代之侵占胶澳租借地。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辟胶澳商埠。1929年,胶澳商埠政区改为青岛特别市,崂山地区属之。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崂山地区。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崂山地区属青岛市

1949年6月崂山地区解放,设崂山行政办事处属南海专署。1950年,改属胶州专署。1951年4月,改属青岛市。1953年,设崂山郊区。1961年,设立崂山县,隶属不变。1988年11月,设立青岛市崂山区

近两年来,崂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调整策略、破解难题、整顿秩序、盘活资源、优化结构,全面展开新一轮创业,使全区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现了协调健康发展。

崂山区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集约发展,通过生态保护和提高城市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优化环境带动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等举措,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崂山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0.36亿元,同比增长17.5%;全区累计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区市两级)24.98亿元,增长15.6%。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6个,其中,过千万项目11个;合同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增长13.1%;外商直接投资1.43亿美元。全年引进内资个数238个,实际利用内资55.29亿元,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5个,实际利用青岛市以外资金27.83亿元。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4.17亿美元,增长16.5%;其中实现出口额19.15亿美元,增长19.4%。从出口大类商品分类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为5.44、12.44亿美元,分别占全区出口额的28.4%、65.0%。

我的梧桐子家乡主页:

我的能力秀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5/tevejxujing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