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旅游文化盛宴——五当召

历史

包头旅游文化盛宴——五当召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中国内蒙古最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五当召于1996年经国务院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的五当沟内。山峦重叠,苍松翠柏的大青山深处,坐落着一处气势宏伟、建筑规模盛大的召庙。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庙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集会诵经的场所。宫内陈设富丽堂皇,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公尺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喇嘛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喇嘛历史、教义、教规。

五当召有许多古老而美妙的传说,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全寺的喇嘛在苏古沁殿念“嘛呢经”;傍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法号,敲着羊皮鼓绕寺庙而行,队伍颇为壮观。庙会活动五花八门,跳鬼是其主要活动之一。蒙古族人民信仰藏式佛教、黄教,蒙古因此而建立了许多召庙,五当召是内蒙古四大寺庙之一。

五当召的活佛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称“额尔德尼.莫日根.洞科尔.班智达”,名望及地位均相当之高。第一世活佛本名罗桑坚赞,法名阿旺曲日莫,诞生于土默部。自幼聪慧过人,酷爱各种书籍。他曾去多伦诺尔汇宗寺向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学经,几年后,呼图克图又送他入藏深造。他在西藏留学期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哲蚌寺拉然巴学位。从西藏返回内蒙后,他的经师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将他升为多伦汇宗寺达喇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应聘进京参加蒙文《甘珠尔经》的编译工作。

乾隆十四年(1749年),经章嘉、锡埒图、济隆等驻京呼图克图们的许可,在五当沟动工修建了一座寺庙,即洞科尔殿,也就是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筑,也是五当召四大学部之一的洞科尔扎仓(时轮学部大殿)。因为第一代活佛学问最深,通达五明,对时轮学尤为擅长,清廷封他为“洞科尔.班智达”即“时轮学大学者”的意思,时轮学部以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数学和占卜为主。

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洞科尔殿的西侧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殿堂称为“当圪希德殿”,供奉众金刚,故亦称金刚殿。 乾隆十九年(1754年),章嘉国师若比多吉(1717-1786年)转呈清廷理藩院请赐寺名,清廷钦赐满、蒙、汉、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第二年(1755年)建造了五当召最主要的建筑——苏古沁殿(大经堂)。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第一代活佛阿旺曲日莫在五当圆寂。五当召的活佛共转世七代,第七代活佛于1955年病故。此后五当召长期没有活佛,直到2006年,才寻到了第八世活佛。

五当召不仅仅拥有秀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喇嘛教的生长传承之地,在这里,游客可以歆享美食,观光大自然的产物,同时可以感受藏传佛教对心灵的洗礼,远离尘世,修身养性。当然,这里的交通也很便捷,为大家提供一下几条路线:

1.从包头东河区火车东站前的广场乘7路(首末班:07:10--17:20),车程约2小时;

2.从包头昆都仑区恰特乘19路(首末班:08:50 - 16:10),车程约2小时五十分钟。

这两路属专线专车,规定半小时一班,但是一班都是坐满或者到发车时间才会走,车费10元。到达石拐区后再租车前往,摩的30元,夏利50.从包头直接包车每车200元。

网络营销秀个人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5/8ugpvlxhj

辛慧娟的新浪微博:/upload_files/2021/10/05/cb4r33852299610

辛慧娟的新浪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5/58vm23852299610

辛慧娟的百度百科:/upload_files/2021/10/05/tylowusercenter#4#4

辛慧娟的360百科:/upload_files/2021/10/05/81cor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