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武庙是有着600余年历史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区内城老大十字东北角,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名寿亭侯祠,后改称关帝庙。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改建为武庙。在民国八年(1919年)因将关羽、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但安顺人一直称其“安顺武庙”。安顺武庙的正式开放,为黔中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亮点! 安顺武庙是一组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该庙整体布局呈长方形,为石墙围护三进四合院式石木结构建筑群。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构成了主架,最高石柱达14米,取材难度之大、建筑工艺之精,为古代前人巧夺天工之精华所在。昔为安顺古城四大石庙之一,石柱殿堂之冠。观音阁系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现在安顺武庙大殿内,堂中供奉着制作大器,庄严威武的关公坐像,两侧有关平、周仓行象护卫。殿内还有各种牌匾、对联、垂幔等。特别是大殿内两幅“祈福平安”、“招财进宝”蜡染图,皆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蜡染制作,其制作精美,气势磅礴,成为安顺武庙有别于全国各地武庙的一大看点。在关公塑像背后有关公生平简介。尤其在后面的观音楼内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的极有气势的刘备、关羽、张飞三面巨大安顺地戏面具以及两侧面墙上有用安顺蜡染制作的两幅珍贵的蜡染精品:一幅为宋代岳飞亲笔题写的前出师表、一幅则以后三国诸葛亮南征之关索岭三国古战场为题材。在武庙关帝文化中,巧妙融入安顺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彰显安顺传统文化魅力,又成为安顺武庙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