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州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因今景县原为景州所在地,所以人们通常称为景州塔。 舍利,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焚烧之后结成珠状的东西,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也叫舍利子。相传释迦牟尼火化后,一些国家的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此塔既名“释迦文舍利宝塔”,想必与供奉佛舍利有关,惜无文字可考。 塔高十三层,外形为八面棱锥体,通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是一座由砖石结构而成的密檐楼阁式的古塔。塔基由坚固的巨形清石铺成,塔基下有一深井,实际是地宫,供藏佛骨、佛经、佛像及金银珠宝之用。塔体由青砖砌成,塔内自下而上,砌有螺形阶梯数百阶,登阶盘旋而上,可达极顶。塔内各层东西南北均有洞户向外,且有拱形走廊,绕行于廊内,可通过洞户远眺四方。塔顶成葫芦形,由青铜铸就,高2.05米,葫芦下有铁丝网罩,高3.3米。每有风起,铁丝网罩与洞户被天风鼓荡,如惊涛澎湃之声,故有“古塔风涛”之称。须晴日,登至塔顶四望,近在脚下的县城全貌,远在三四十里的郊野村庄,均历历在目。前人曾有诗说,“绝顶静观真景象,却也身疑在蓬瀛”。笔者曾有幸登临其上,果有目穷千里、心胸顿宽之感。
景县---景州塔(二)
上一篇:南宁的介绍
下一篇:景县---景州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