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礼泉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先后经历了以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为主的第一创业和以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目标的第二创业,进行了苹果生产、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三大战役,县城经济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良好的态势,形成了“以果兴农,足农促城,以城兴工,以工富县,城乡一体,财政收入7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已有324个行政村提前实现小康,综合经济指标名列陕西省前列。农业基础坚实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备,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5亿斤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1.4亿斤。礼泉苹果闻名天下,果品面积50万亩,总产15亿斤。养殖业、蔬菜业蓬勃发展,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乡镇企业突飞猛进,成为支撑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礼泉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县、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大县、全国第一苹果大县、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业化示范县、全国高科技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初级电气化示范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县办工业在改革中迅速发展,通过改制、改组技术改造,组建了四大工业企业集团,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形成了以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包装、果粮深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199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2.2亿元。商贸流通日益活跃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各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体系健全,第三产业方兴未艾。1996年社会商品零售部额达5亿元,外贸出口供货总值达5000万元。人物介绍阎纲阎纲,男,1932年生,礼泉县城阎家什字人,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高级编辑。自幼喜欢拉唱读写,早年发表过小品、剧本等。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筹建本县文化馆。1952年上兰州大学中文系,1956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后调文化部工作。参加编辑的报刊有《文艺报》、《人民文学》等,著作有《悲壮的》、《小说创作谈》、《与小说艺术》、《神、鬼、人》等;主编和编辑的书籍有《中国文学评论丛书》、《中国当代小说鉴赏丛书》、《世界著名中篇小说选》、《世界当代著名中篇小说选》等,曾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习俗礼泉县的袁家村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红遍陕西,第一个"万元村"沉寂了十多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坐落在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太宗昭陵南一公里的袁家村,而今又以"关中印象体验地"的新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手工织布、老油坊、豆腐坊、传统酿醋、手工馍、油泼辣子、茶馆、酒肆、还有见证历史的千年古槐都会让你流连忘返。礼泉御桃园文化春光明媚四月天,礼泉桃花别样红。随着春暖花开,礼泉果园内桃花、梨花、樱桃花、石榴花次第开放,花海绵延,百里飘香。今年文化旅游节,礼泉依托76万亩生态园“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资源优势,根据独有的御桃、御杏等特色果品,推出“四季御果,花海礼泉”的休闲系列产品,为各地游客提供赏花、品果休闲地。为了让游客尽情领略花海美景,礼泉精心打造榆村御桃园、永平生态御桃园两大主题桃园,别致的景观小品,幽深的游园小路,盛开的桃花美景,将使游客畅意无比。此外,8个景点、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52个特色水果观光园,也将为游客展现最美田园景色。同时,该届文化节还将穿插“美丽礼泉”摄影大赛、开心种桃 果树认养活动、万车自驾游、婚纱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届时好客的礼泉人民将敞开热情的胸怀,诚挚邀请八方朋友到来。旅游胜地——昭陵博物馆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陵墓。昭陵博物馆内,除李勃墓外,包括两个碑石陈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绘画展厅。除展出近年来发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陈列昭陵范围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与墓志铭。因为这些碎石独有的巨大书法艺术价值,这座博物馆又被人称为“昭陵碑林”。明昭陵始建于1538年(明嘉靖十七年),是明嘉靖帝为其父选陵址,后因朝中大臣维护封建机制,极力反对,中断工程弃而未用。嘉靖三子穆宗皇帝因突病崩逝,未及营造陵墓,遣官选址天寿山陵区,经反复审视,决定依旧址建陵。明昭陵建筑规制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严谨,施工精细,依山势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清乾隆年间对地面建筑有过拆大改小的修缮,原有建筑业已残破不整。198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依明代遗存基地对明昭陵进行了全面的复原性修建。于1990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目前,陵殿内陈列有祭陵的祭品及一帝三后的生平介绍,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昭陵博物馆是中国陵墓博物馆。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因山为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的陵墓。其陵园面积之大,陪葬墓之多,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昭陵博物馆正式开放。昭陵博物馆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壁画陈列室和两座碑石陈列室。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