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十二丞相(七)——韦嗣立

历史

原阳县十二丞相(七)——韦嗣立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于武则天长安末年与异母兄韦承庆同时任宰相,十余年间,父子三人相继为宰相,被传为美谈。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再次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因与韦皇后同宗,被封为逍遥公,次年任中书令。唐睿宗即位后,被贬出为刺史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

  其父韦思谦,为进士,累任御史大夫,以太中大夫致仕。韦嗣立初由进士为双流县令,政绩卓著。公元695年(证圣元年),其兄韦承庆为凤阁舍人,因病去任,朝廷召时任莱芜县令的韦嗣立代为凤阁舍人,深得武则天信任。武后长安时为凤阁侍郎。当时酷吏横行,人人自危,他却敢于挺身而出,犯颜直谏。提出“兴学校、洗枉滥”,但未被采纳。后受到州县非议,请求离开京城到外地补任,遂以凤阁侍郎身份为检校汴州刺史。由于其兄韦承庆依附张易之兄弟,二张被诛后,韦嗣立因与二张友善罪被贬饶州。中宗景龙时任兵部尚书。韦嗣立因与万年(今西安市旧城一带)人韦后同姓,曾奉诏附韦后属籍。韦后临朝乱政,为玄宗所杀,韦嗣立为此受到株连,徙往陈州,死后追谥为“孝”。

韦嗣立的母亲是韦承庆的后娘,虽然母亲对韦承庆不好,经常打骂他,可韦嗣立却很爱哥哥,韦承庆也十分关心弟弟,不但陪他玩,还帮他学习。韦嗣立看不惯母亲对哥哥的凶暴态度。一次,母亲又举起鞭子抽打韦承庆,韦嗣立赶紧脱掉上衣,扑上前去,用身体挡住哥哥。他一边哭,一边说:“打我,您感到心疼。如果哥哥的母亲活着,看见您这样打他,不也会心疼吗?”母亲被儿子的话和行动感动了,她慢慢地放下了鞭子。从此,母亲改变了对韦承庆的态度,待他像亲儿子一样。这样承庆、嗣立兄弟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了。当时被人比作晋的王祥、王览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