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
(1)羊山文化(新石器时代)
程桥羊角山古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多年,曾出土大量精美的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其中一对陶纺轮上刻有匪夷所思的几何图案,在国外展出时曾引起轰动。建议浮雕内容反映古人类生活场景,如狩猎、制陶、打磨石器、琢磨玉器等。
(2)冶山炼铁(西周)
冶山自西周起即为采冶炼铁之地,已有3000年历史,被地质学家誉为我国采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与湖南长沙并列为“开创我国冶炼史首页”。程桥东周古墓出土的白口生铁为世界上最早的生铁实物。
(3)建制之始(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571年,楚国占据了吴国的今六合一带,设立棠邑,是南京辖域内最早的行政设置。
(4)子囊伐吴(公元前559年)
据《左传》记载,周灵王13年(前559年),楚令尹子囊率军伐吴,抵棠邑,吴军不与战。此系六合见诸文字的最早记载。
(5)棠君伍尚(公元前528年)
前528年,楚平王太傅伍奢之子伍尚、伍子胥封于棠邑,伍尚为棠邑大夫,是南京地区最早的行政长官。伍尚“廉慈仁孝,政多惠爱”,时称“棠君”。
(6)子胥奔吴(公元前522年)
前522年,楚平王听信馋言,囚禁伍奢,遣人至棠邑诱捕伍尚、伍子胥兄弟。伍子胥历经千难万险逃到吴国。至今东沟等地,还流传着伍子胥奔吴的种种传说。
(7)专诸刺僚(公元前515年)
周敬王5年(前515年)4月,棠邑人专诸刺杀王僚,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刺客之一,专诸被司马迁写进《刺客列传》。六合城原有专诸巷遗址。
(8)东周编钟(春秋晚期)
1964年在程桥东周土墓中出土了两组青铜编钟,一组9件,一组7件。纹饰精美,做工精良,据考证为春秋晚期吴国的宫廷乐器,虽历经2500年的沧桑,仍乐律分明、音色清亮。
(9)霸王卸甲(公元前208年)
公元前208年2月,项羽北上击秦,率江东子弟8000人经棠邑西进,经六合霸王山时卸甲休整,故名卸甲甸。
(10)棠邑侯国(公元前201年)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12月,汉陈婴被封为棠邑侯,称棠邑侯国,食一千八百户,为南京地区第一个侯国。陈婴重孙女陈阿娇为汉武帝刘彻皇后,并留有“金屋藏娇”的故事。
(11)吴王铸钱(公元前185年)
汉高祖12年(前185年),刘邦封兄子刘濞为吴王。刘濞封地铜铁资源丰富,遂开山炼铁,煮海为盐,富甲天下。今雄州街道李岗村曾出土大量西汉“半两”、“五铢”钱和铜锭、铜矿石,证明这里曾是刘濞铸钱遗址所在。
(12)佛狸祠下(公元450年)
刘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宋文帝草草北伐,兵败滑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10多万追击至长江北岸,在瓜步山上设立行宫。元嘉二十八年正月,魏军北撤,后人将拓跋焘的行宫改为佛狸祠(佛狸为拓跋焘小名),至今尚存遗址。
(13)一苇渡江(公元526年)
南朝时,达摩受梁武帝之邀到建康宣扬佛法。公元520-526年,达摩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南京,但与梁武帝话不投机,后不辞而别。梁武帝派人追赶,达摩以一根芦苇投入长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抵达对岸长芦寺,今长芦寺仍有“一苇堂”遗迹。
(14)定山驻锡(公元526年)
达摩在长芦寺短暂停留后,又来到定山(即六合山),在定山寺驻锡,面壁修行。定山寺院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达摩画像碑等遗迹。定山寺由此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
(15)果老仙踪(梁武帝普通年间)
张果老原名张果,原是六合菜农。梁武帝普通年间,他在滁河滩上做了道士。一日上山打柴,偶然捡到一个千年何首乌,吃后得道成仙,骑着毛驴腾云驾雾而去。今六合滁河边仍有“果老滩”遗迹。
(16)更名六合(公元584年)
隋开皇4年(584年),因境内定山六峰环合,形胜奇特,棠邑更名六合,沿用至今。
(17)归隐东皋(隋末唐初)
王绩隋末举孝廉,官至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官,复授场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回归故里。唐初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直追魏晋高风,为唐初著名诗人。
(18)八百僧人(唐开元年间)
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有八百僧人到冶山讲经,途经青龙镇,遇河而阻,遂化缘造桥,取名八百桥。青龙镇由此改名八百桥镇。
(19)兴修文庙(唐咸通年间)
六合文庙始建于唐咸通年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8000平方米,规模居全国第五,始建年代全国第一,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
(20)六合麻纸(南唐)
早在孙吴时期,六合麻纸已享有盛名。至五代时,南唐二主皆好蜀纸,因六合之水与蜀地相似,遂于六合就地制造,便南唐纸的质量大幅提高。苏东坡曾有《书六合麻纸》一文,备加赞誉。
(21)夜宿瓜步(北宋)
北宋年间,苏轼途经六合,夜宿瓜步,梦中得诗,题为《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诗云:吴寨蒹葭空碧海,隋宫杨柳只金堤。春风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22)黄天荡中(南宋)
1130年3月,韩世忠以八千精兵困金兀术土十万大军于黄天荡中达48天之久,黄天荡遗址在今龙袍、东沟一带。
(23)田兴打虎(元末明初)
田兴在朱元璋落难时曾救其一命,结为兄弟。后田兴隐居六合,为地方捕杀七虎,事为在南京称帝的朱元璋所知,两次下诏相见,田兴避不奉召。朱元璋亲自写信动以兄弟之情,田兴始往相见。
(24)米公弄石(明万历年间)
明万历年间,米万钟为六合令,大兴收藏文石之风,掀起历史上第一次雨花石收藏热潮,留下了“米公弄石如弄丸”的佳话。
(25)文峰塔影(明万历年间)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灵岩山建文峰塔,历七年始成。相传此塔建成之后,每当旭日东升,文峰塔影便映入龙池,如同毛笔在砚台里蘸墨,于是自此后六合文风昌盛,地灵人杰。
(26)六合“三苏”(明末)
孙国敉为米万钟弟子,传崇祯年间曾获殿试第一,著名文人,有《燕都游览志》等著作。其二子亦能诗文,父子专世诗文不下百种,时有“小三苏”之誉。
(27)铁铸六合(清)
民间素有“铁打的六合,纸糊的南京”之说,极言六合城池坚固。公元1858年10月24日,太平天国陈玉成率部攻打六合,双方展开拉据战,死伤巨万。最后陈玉成掘地道用炸药炸开城墙,城破,清军守将温绍原战死。
(28)化工之父(1933年)
1933年12月,范旭东着手创办永利碱厂(南化前身),1934年7月该厂在六合卸甲甸动工,1937年2月5日生产出我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范旭东被誉为“中国化工之父”。
(29)抗日烽火(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一部在罗炳辉将军率领下,于六合北部抗击日寇,多次沉重打击日军。
(30)茉莉芳踪(1942年冬)
1942年冬,新四军小战士何仿在金牛山采风时,搜集到了在六合流传百年的民歌《鲜花调》,后经整理改编,定名为《茉莉花》,很快唱红了大江南北。
(备注:1949年1月25日,六合县城解放。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三十四军一OO师拔除国民党军驻划子口的最后据点,六合全境解放,古城步入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