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溪镇隶属于南京市高淳区,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湖滨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2]
淳溪镇是高淳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江苏百家名镇”之一。全镇总面积82.6平方公里,12万人口,是高淳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以“金陵第一古街”——高淳老街而著称的淳溪镇,地处苏南边陲,与安徽接壤,东南临固城湖,北倚石臼湖,素有“江南圣地”之美誊。淳溪镇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先人依地形地势而定居,逐步形成村落、集镇;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置高淳县后为县署所在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名浣溪镇,后几经易名为淳溪镇(1945年)。现镇域面积82.6平方公里,人口11万。
古镇淳溪位于南京市高淳区西部,东、南临固城湖,为高淳区人民政府驻地。聚落呈北宽南窄倒梯形状。古名濑水洲,宋代称高淳镇,相传以当地民风淳朴、地势高亢而得名。建高淳县前隶属溧水县。明弘治四年(1491年),高淳县从溧水县析置,县治高淳镇,以镇名县。为避免县、镇名称引起混淆,随后“以其位于淳溪河北岸高地”而称淳溪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名滨溪镇。民国期间,1934年淳溪镇分为淳溪、淳化、淳安三镇。1945年日伪改设淳东、淳西二镇。1946年,民国县政府合淳东、淳西为一镇,仍称淳溪镇。
淳溪风光
历史上,该镇商铺云集,街巷纵横,市井繁华,自建县起一直为县城镇。淳溪镇工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是沟通苏南和皖南的经济走廊。早在唐代,就有商业萌芽,唐诗中曾有“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的描述。明清时,随着徽商崛起,成为安徽粮食、茶叶、烟叶、纸张、竹木、桐油和江苏的色布绸缎、日用百货等物资的主要集散地,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八大行”。淳溪镇老城区已建成以凸现古镇风貌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名胜古迹有南京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薛城遗址、东吴年间的保圣寺塔,、明代的襟湖桥。明清形成的淳溪老街(中山大街)店铺鳞次栉比,融苏南香山派、皖南徽派风格于一体,誉为“金陵第一古街”。沿街还有关王庙、高淳民俗馆、杨厅、乾隆古井、吴氏宗祠(现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等景点,展现出古老朴实的古建筑艺术及蕴涵其间的丰富民俗文化。地方民间歌舞艺术闻名遐迩。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