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

历史

洛阳历史

洛阳历史文化

一、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

13

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这里东

(香山)

西

(龙门山)

两山对峙,

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门阙,故古称

"

伊阙

"

1961

年,龙门石窟(含白居易墓)即被国务院公

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

2000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

493

年),嗣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

隋、唐、五代、宋、明诸朝,断续营造达

500

余年,现存伊河两岸山崖峭壁间的两千余座窟

龛和十万余尊造像,多数为北魏和盛唐两个时期的雕刻作品。

1999

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投资近两亿元,对龙门石窟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改造。

2002

3

月,成立了龙门石窟风景区管理局,对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实行统一管理,并

筹措资金近一亿元,在龙门石窟南北架设了两座公路大桥,拓宽了景区内南部河道,修复了

香山寺古建筑设施,计划

2003

4

月,景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届时,将会以石窟、寺院、墓

园合为一体的旅游景象出现。那时,中外来宾可以在香山寺钟声的伴随中,漫步于水面涟漪

的伊河河畔,驻足于佛龛之前,一览龙门众多景观。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

便利的交通为中外宾客来洛阳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近几年旅

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龙门石窟面貌一新,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同时,

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2002

年,龙门石窟年收入达

3500

万元,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

85

万人次。

龙门石窟是河南人民的宝贵遗产、

也是中国人民的、

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中外宾客,

欢迎您们在闲暇之余,在洛阳牡丹盛开的季节,来洛阳观光,领略龙门石窟这一古代人民留

下的文化遗产。

二、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

中外佛教界誉为

"

释源

"

"

祖庭

"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

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

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

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

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

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

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