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信仰源流说

历史

玄武信仰源流说

郑守治撰文

一、 引言

玄武大帝,中国道教大神之一,又称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元天上帝、北帝、北极玄天上帝、北帝真武帝君、荡魔天尊、黑帝、玄帝、上帝等,是在我国民间拥有众多信众的著名神明。时至今日,从晋北的恒山山麓(湖北武当山),到南国珠江三角洲广阔的土地上,依然可以看到为数众多的供奉“玄武大帝”的大小庙宇,不少庙宇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在海外,玄武大帝仍盛享香火。如美国的旧金山有一座道观,是香港青松观的分院,殿内也供奉着真武,经常参与观内活动的有100余人,宗教节日前来烧香敬神者达数百人。[1]

二、 什么是玄武

四象、二十八宿的观念起源于先秦。《易•系辞上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古人把黄道划分为四个部分(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象又各分为七宿,凑成二十八宿。根据陈久金先生的考证,四象起源于古华夏族的动物图腾崇拜。[2]其中前面苍龙、白虎、朱雀三种动物是明确的,至于玄武是什么,有人认为是龟,有人认为是蛇,更普遍的认为是龟蛇合体;其次为什么玄武命名为“玄武”,历来也多有歧见。

“玄武”一词较早出现于《楚辞》中屈原的《远游》:“时暖[日逮]其[日党]莽兮,召玄武而奔属。”又《礼记•曲礼上》云:“(军)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对于这一词古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朱熹《群谭采余》曰:“玄武,即是乌龟之异名。龟水族也,水属北,其色黑,故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其实只即乌龟一物耳,北方七宿如龟形,其下有滕蛇星,蛇水族也,借此以喻身中水火相交,遂绘如龟蛇蟠虬之状,世俗不知其故,乃以玄武如龟蛇二物”。唐代孔颖达也曰:“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也”。宋朝高似孙的《讳略》说:“龟,水族也,水属北其色黑,故曰玄;龟有甲,能御侮,故曰武”。即是说“玄武”是龟。《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有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玄,龟也;武,蛇也。”《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即是说“玄武”是龟蛇合体。《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之所生,……镇北方,主风雨。”即是说“玄武”是水神。

笔者认为,“玄武”二字中。“玄”的意义是可以确定的。依《说文解字》的解释,玄即黑有赤色。玄对应苍、白、朱,无疑也应是颜色。则前面朱熹等的解释是有偏颇的。

其次是“武”字。这个问题很关键也很棘手。武从戈从止,原义历来解释少有差异,但与武力、暴力有关是确定的。这样也很难在字义上跟动物联系起来。这期间是怎样的一种演变,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有人认为“武”是由“冥”字音转变化而来。近代学者丁惟汾在其《俚语证古》[3]中说:

镇武 玄冥也 .握蛇履龟之神像,谓之镇武爷爷。镇为玄[古文读薰]之叠韵音转。武[古读没]为冥之双声音转。《山海经•海外西经》:北方强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郭云:强禺字玄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传》:水正曰玄冥。又云少昊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修及熙为玄冥。按玄冥为北方黑帝,故今镇武庙多设城镇之北方。

这里握蛇履龟的神像就是玄武大帝,玄武大帝是由四象之玄武衍化而来。镇武二字源自朝廷的封号“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详见下文)。所以镇武应是玄武封号的简称。另依此封号,玄武大帝也被广泛的称为“真武”。

至于关于“武为冥的音转”的解说,则被后人引用,作为“玄武”即北方水神“玄冥”的依据。如何新认为“武”的古音读“莫”,在上古音系中与“冥”相通,二字音近,“武”为“冥”的通假字。[4]陈久金先生也同意了这种观点,即“玄武”为“玄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