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历史
春秋为鲜虞地,后属晋。
战国初属魏,后并于赵。
秦并天下后,为上谷、钜鹿2郡地。
西汉初在今深县东南置下博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关195年)在今前磨头一带置桃县,均属信都国。
东汉下博县属安平国,桃县废。
晋下博县仍属安平国。
北魏下博县移至今深县东,属长乐郡。
北周建德六年(577)下博县复还旧治。
隋初郡废,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饶阳置深州,“以州西故深池为名”。大业二年(606年)州废,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间2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于安平置深州,寻徙饶阳,领安平、饶阳、芜萎3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州废。先天元年(712年)于今旧州村一带置陆泽县,是年复置深州,移治陆泽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深州为饶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深州,永泰元年(765年)领陆泽、下博、武强、安平5年,属河北道。
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年),于李晏口(今贾城西一带)置静安军,移下博县治此,以军领县。
宋雍熙二年(985年)废静安军,三年(986年)省下博县,四年(987年)年置静安县,始自陆泽徙深州治此,领静安、束鹿、饶阳、安平、武强5县,属河北西路。陆泽逐废。
金,深州属河北东路。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州废,静安县隶东武州。太宗六年(1234年)复置深州,治静安,隶河间府。太宗十年(1238年)改隶真定路,领饶阳、安平、武强、束鹿 、静安5县。后领静安、衡水2县。
明江武二年(1369年),静安县省入深州,州领衡水1县。永乐十年(1412年)徙州吴家庄,即今治,属真定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领武强、饶阳、安平3县,属正定府。宣统三年(1911年)属直隶省清河道。
民国2年(1913年)改,深州为深县,属直隶省范阳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保定道。民国17年(1928年)直隶河北省。民国26年(1937年),深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深县。后又改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1945年)11月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仍驻深县。
民国27年(1938年)5月,属晋察冀边区抗日政府冀中政治主任公署一专署,民国29年(1940年)1月,深县分为深南县、深北县,6月,两县改属冀中行署七专署。民国31年(1942年)3月,设深束县,属冀中行署六专署。民国33年(1944年)6月,深北县、深南县改属冀中行署六专署。民国34年(1945年)3月,深北县、深南县合为深县。8月,撤销深束县。民国35年(1946年)5月属冀中行署十一专署。民国38年(1949年)8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抗日战争时期,伪河北省公署先后将深县划归保定道,真定道。
1952年11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960年3月改属石家庄市。1961年5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7月改属衡水地区。
1994年7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深县设深州市。
1996年7月10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深州市依然属衡水市至今。
区划沿革
深州
深州市辖4个镇、13个乡,469个行政村:深州镇、大堤镇、王家井镇、前磨头镇、唐奉乡、兵曹乡、辰时乡、北溪村乡、穆村乡、大冯营乡、东安庄乡、榆科乡、东魏家桥乡、护驾迟乡、太古庄乡、乔家屯乡、大屯乡
2010年,深州市辖10个镇、7个乡、1个开发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56855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深州镇 76718、辰时镇 41151、唐奉镇 39332、榆科镇 28003、魏桥镇 30057、大堤镇 24582、前磨头镇 25021、王家井镇 37634、护驾迟镇 24540、大屯镇27219、兵曹乡 32903、穆村乡 28602、东安庄乡 40196、北溪村乡 33405、大冯营乡 32895、乔屯乡 22706、太古庄乡 23594。 2010年底,深州市面积1256平方千米,人口约57万人。辖10个镇、7个乡、1个开发区共469个村委会。市政府驻市长江西路120号。
新浪微博:/upload_files/2021/10/04/jjddohome?wvr=5
新浪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4/aa6i63857126857
QQ空间:/upload_files/2021/10/04/oqfbwinfocenter?ptsig=I210lKQ2ZhCJLKbytduKVgnjGWO1HaXldDxEbDuOChA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