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名字起源

历史

封丘名字起源

封丘这一地名出现的时间较早。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上古时期,封丘地区是炎帝后人姜钜部落的活动区域。姜钜曾经参加过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并立有战功。传说夏朝时大禹在钧台集会,分封各氏族首领为诸侯,其中,姜钜的后代封父被封为诸侯,食邑于封丘这个地方,在不足七十里的地方建立了封父侯国,封丘一带就是封父国。境内有封父亭。

周武王灭商以后,把封父氏族看成是殷商的顽民,赐给了周公的儿子伯禽,封氏全氏族迁到山东,从事弓箭制造。封父国不复存在。

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楚、赵、韩、魏、卫五国合纵讨伐秦国,结果被秦国打败,于是在卫地的濮磨订立条约,割濮水的磨脐潭以北的地方归南燕。当年,秦又灭掉南燕,迁南燕君伯儵于卫地的延乡。延乡就是封父故地。伯儵的儿子在延乡病死,伯儵想念儿子,于是就在儿子墓前建筑祭台,表示纪念,这个祭台就叫封丘台,又叫墓子台。

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打仗,刘邦被项羽打败,一路落荒而逃,疲惫饥饿,逃经延乡的时候,碰到一个妇女翟母,翟母看到刘邦可怜,于是送给他饭食,让他吃饱。刘邦感激零涕。西汉建立以后,刘邦马上封翟母为封丘侯,同时在延乡设立封丘县。属于兖州陈留郡,从此中国地理学史上就有了封丘县这一地理建制。

封丘县的设置年代较早,历经沧桑,版图多变,疆界屡更,时而分割,时而归并,疆域范围,因时而异,不能划一。大致说来,从西汉到唐,在封丘设县的同时,还有平丘县与之并立,并和酸枣县时分时合。到宋以后,疆域建制基本稳定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大诗人高适为封丘县尉,曾写有一首《封丘作〉,表达自己不善做官,抑郁不畅的心情,诗云:“我本渔樵孟渚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还有一件与封丘有关的事也要讲一讲,那就是封姓的来历:

夏、商、周以前,封丘是姜姓炎帝族神农氏生活的区域,炎帝裔孙钜为黄帝师,黄帝胙土命氏,封姜钜于此,姜钜世称封钜。至夏代,封钜的裔孙封父被列为诸侯,建立了封父国,这是封丘大地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西周初年,封父国灭,封父的后代以国为姓,取封姓,形成了封氏。

封氏绵延发展,早期迁居齐国。东汉时,封岌做了大官,任凉州刺使,他的七世孙封释,在晋朝任侍中,东夷校尉。自东晋到唐朝封氏有多人做官,在此形成了望族。1948年,在河北吴桥发现了封氏由北魏至隋代的家族墓群,有祖茔200余亩,墓冢耸立,从中发掘出大量文物,有墓志和随葬品,是研究北朝文化和封氏族史的珍贵文物资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以外,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甘肃临洮、河南项城、江苏灌县、山西大同等地都是封氏的郡望。从宋代到明代,封氏又发展到了广西、云南、四川和江西等省。

封氏,由封丘迁居附近县市的有修武县王屯乡王村、博爱县苏家作乡封庄村。有的从封丘迁到德州、北京、焦作。分布在封丘的封氏,以陈固乡东仲宫村的人口最多,其余的分布在油坊、县城西关和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