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荷城--民族

历史

美丽荷城--民族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壮族的女娃,我来介绍一下荷城丰富的民族分布。

贵港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地区,居住着壮、汉、瑶等23个民族成分(3个为世居民族),主要聚居于33个乡镇,270个行政村,2007年,贵港市少数民族人口77.3万人,占贵港市总人口的16.72%。壮、瑶族人口较多,其中壮族69.2万人,占14.97%,瑶族7.7万人,占1.67%,有马练瑶族乡、国安瑶族乡2个民族乡,大鹏镇从1996年起享受民族乡政策待遇。

民族分布丰富,自然语言也是十分的多样化的。

贵港市汉族使用的文字相同,语言有土白话(俗称贵县话)、客家语(俗称麻介)、普通话、白话四种。这四种是比较常见的语言品种。由于语音的不同,也创造了一些“土汉字”,如“妫”(妈妈)、“”(没有)等等。这些自创的土汉字多在师公戏的唱词中出现,在其他场合是不通用的。其中汉语有:土白话,俗称贵县话现多称贵港话。讲贵县话者分布于江南各个乡镇及江北的贵城、石卡(除石卡街外)、五里(除五里街外)、三里(除三里街外)、覃塘、东龙、大圩等地,以“贵县街话”为代表。贵县话属粤语勾漏片,虽然贵港话吐字发音与广州话有很大的差别,但相比之下广府粤语和四邑片粤语的差距更大,比如,台山话、开平话与广州话差别非常大,而两地又很靠近,同时贵港话与勾漏片粤语的代表方言玉林话又有较大分别,贵港话相对音清而玉林话音浊。
客家语,俗称“麻介”。讲客家语的分布于桥圩、木格、湛江、东津、瓦塘、八塘、东龙、覃塘、蒙公圩、三里、五里等地的圩镇或村屯。客家语与壮话、贵县话是贵港市三大语言,人数几乎各占贵港市人数的三分之一。
普通话(包括桂林、柳州话),民国时期称为“官话”,能听懂的人很少,会讲的更少。解放后,南下干部讲普通话,驻军讲普通话,中小学实行普通话教学,平时收听的电视广播也大多是普通话。人们都能听懂普通话,少、青、壮年人也能讲带乡土音的普通话。
粤语,俗称白话。在贵港市辖区有三种白话,分别是广州白话、梧州白话、佛山白话。贵港市辖区讲广州白话的有贵港沿江各大造船厂及附近的石卡镇、三里镇等部分乡镇,讲梧州白话的有石卡街(石东街)、三里街、五里街及附近村屯,讲佛山白话的只有黄练街、古樟街(居委会)、木梓街三个圩镇(不包括村)。其他地方的人也能讲以上的白话,但只限于交际时和舞台上,不用于平时家常交谈。

壮语有:壮语
贵港市壮族人口38万,占贵港市总人口的28%。贵港市的壮话属红水河土语区的北壮,语法结构与各地壮族方言基本相同。贵港市地处桂东南,壮、汉两族人民长期聚居,受粤语影响,借词绝大部分都取粤方言音如(feihgih)飞机,(dietloh)铁路、(hagkauj)学校、(yinzminz)人民等等。壮话在语音、语调上也受粤语一定的影响,与桂南、桂西、桂北一带的壮话差别较大,与上林、武宣、桂平等地的壮话差别较小。贵港市的壮话可分奇石、中里;东龙、古樟;三里、覃塘;大圩、附城几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语法特点基本相同,语音、语调小有差异,不影响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