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秋博饼活动

历史

厦门中秋博饼活动

从状元筹和博饼出现的时间先后来看,也只能得出博饼是采用状元筹博法的结论。
现在已发现许多明清笔记小说中关于状元筹的描写,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肯定还能发现新的文献证据,充分证明状元筹比状元饼更早出现。
实物或文物证据也是如此。《厦门晚报》8月28日刊有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龚洁先生所见状元筹“场谱”照片,这与我所收藏的状元筹谱所刻博弈规则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筹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两块筹谱的年代都说是清代的,可是所刻图画中的人物衣冠式样却是明代的。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这些象牙筹谱是明代的,要么就是在清代还仿照明代的筹谱,刻上明代的新科状元谨见皇帝图,或者明代的状元龙头及第图。
无论是那一种可能,这些实物都雄辩地证实明代已有状元筹。

其实,博状元游戏源远流长,南宋时的状元局便是状元筹的前身。《全宋词》载有姚勉《贺新郎(及第作)》,其中提到放榜后云:“玉勒金鞯迎夹路,九街人、尽道苍生福。争拥入,状元局。”陆游《岁首书事》还有描写状元局的诗句:“呼卢院落争先岁。”清人顾禄《清嘉录》卷1《状元筹》引陆游这句诗后注说:“乡俗岁夕聚博,谓之试年庚。”吴谷人《祭酒新年杂咏小序》云:“状元筹绯绿兼行,赢输计箸,闺阁中为消闲之戏。”

现在虽已无法知道南宋状元局的具体情况,但总是与科举功名有关的一种游戏,一般总离不开状元、进士等科名。既然都是以状元命名的博弈游戏,状元筹与状元局多少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总之,博状元的游戏规则是逐渐演进形成的,其传播也经历了从学子文人卜巧求运的雅趣到庶民家庭团圆助兴活动的演变过程。而状元筹比博饼更早出现,则彻底推翻了郑成功部属发明博状元方法的传说。

博饼始于何地?

说状元会饼肯定是从状元筹演化而来,是因为两者是同一性质的游戏。饼与筹的区别只是形式而非本质。

在博状元游戏中,关键的因素是这套游戏规则和科名系列,月饼只是一种形式,并非不可替代。只要熟悉其大小科名和游戏规则,既可以用月饼来代替筹条,也可以用其他东西来代替月饼。台湾、泉州、龙海的部分地方,有时也有以实物代替月饼来博状元,可以说各地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在中秋节以实物来博状元的趋势。不仅可以用实物,甚至偶尔可以用金钱来代替月饼。因此,“博状元”三字可以涵盖博状元饼、博状元筹、状元签或其他博实物的玩法,比“博饼”含义更丰富,适用面更广。
那么,以中秋会饼代替筹条来博状元到底始于何地?

我所见到最早记载中秋博状元饼是康熙年间蒋毓英修《台湾府志》,直到乾隆年间范咸等修《重修台湾府志》,所记中秋博饼都只提到状元饼。而娄子匡《岁时丛谈》详细记载这种“斗四红”的博法,已经是用63块会饼了。

清代道光十九年(1839年)刻印的《厦门志》卷15《风俗记》中,并没有记载中秋博饼的习俗。至今似乎也没有人发现其他史籍记载厦门的博饼风俗。我认为,如果再没有发现比台湾更早的记载,则不能排除博饼习俗是从台湾传到闽南的可能性。因为凡是现存博饼习俗的地方,都属与台湾关系密切的闽南地区。

我在1996年出版的《福建教育史》一书中对清代台湾科举有专门的探讨。在台湾开发初期,由于当地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从闽南到台湾寄籍或冒籍的举子不少。清代台湾的秀才必须渡海到福州来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即使是台湾建省以后也是如此。到清代后期,台湾士子对科举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大陆。科名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后,不仅有一些士人冒险来大陆参加乡、会试。闽台科举考试的渊源并未中断,依然延续下来,长达十余年,直至1905年科举废止之后,这种联系才告结束。日据时期,闽南尤其是厦门仍然是与大陆台湾往来最多的地区。而博饼文化在日本占据50年后,依然生生不息地传承下来,可见包括博饼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厦门并非博饼文化的孤岛,而是闽台博饼文化区中的一个重镇或重要的一环。我们只能让史料说话,如果找不到可信的文字记载,则厦门的博饼风俗要么受台湾影响而来,要么就是直接从状元筹借鉴而来。因此,在发现可靠的证据以前,还不宜说中秋博状元起源于厦门。
博状元是特殊的民俗遗产,是厦门文化的珍贵内容之一,没有郑成功故事的附丽,仍然有其深厚的文化蕴涵。

我认为,郑成功部属发明博状元饼的故事,在特定历史阶段内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促进了博饼习俗的普及,并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博饼文化节的设立,有其历史作用。我十分赞成举办博饼文化节。即使厦门不是最早出现博饼习俗的地方,也可以将中秋博饼这块“大饼”做大做好。世间的事物往往是产地不如聚地。举办某种文化节的城市不一定是这种事物的发祥地,而往往是将其发扬光大的地方。

博饼起源回归历史本真面貌之后,对厦门博饼文化可以更加科学和理性地加以探讨,我们对厦门博饼文化的发展前景一样充满信心。厦门虽不一定是博状元习俗的发源地,但却是当代博饼习俗特别盛行、最为红火的地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厦门是中秋博饼习俗的集大成者。博饼习俗在厦门传承下来并得到升华之后,这一具有十足中国特色的习俗必将日渐向外辐射扩散,唤醒其他地区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形成博饼文化现象,最终出现一个以厦门为中心的广大的“博饼文化区”。
新浪博客地址: